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07版
发布日期:
固原市西吉县:“1133”机制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硝河乡功能型党支部举行“周碰头”会。

  10月15日上午,采访团来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综治中心。硝河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苏兴林向采访团详细介绍了硝河乡如何践行“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广泛发动基层法治力量,排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积极实践。
  近年来,硝河乡积极贯彻实施西吉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1133”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即建强1个功能型党支部,用好1个综治中心平台,健全排查、化解、考核3项机制,建立问题、责任、整改3张清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目标,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太缺德了,不知道谁把我家的玉米砍倒了。”9月3日下午,硝河乡派出所接到苏沟乡村民单某报警,反映自家与新庄村交界处种植的青储玉米被人破坏。经民警调查了解,砍倒玉米的人是新庄村村民袁某。
  涉及两个村,硝河派出所及时将这一问题反馈到硝河乡综治中心,次日将双方当事人以及两村的村干部约到了田间地头,组织现场调解。民警抓住矛盾焦点,从法、理、情角度耐心调处。一个小时后,单某、袁某握手言和。
  “农村土地纠纷、地界之争,以及农用水、农用机械、家禽畜等各类矛盾纠纷比较集中,提前介入涉农矛盾纠纷排查,能确保矛盾纠纷零激化,保障群众权益,维护辖区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硝河派出所所长单亚东说。
  “我女儿被她公公打了,现在不回家,你们给调解一下吧!”近日,某村居民金凤(化名)的父亲找到了硝河乡综治中心求助。原来,金凤喜欢到城里赶集,这让公公老古不满,还时常谩骂。眼看到秋收,老古要儿媳妇到地里干活,但受了委屈的金凤很抵触。一言不合下,古稀之年的老古怒扇儿媳妇耳光。金凤气得离家出走,留下2个年幼的孩子和生病的丈夫。
  接到群众诉求后,硝河乡综治中心及时召开功能型党支部“碰头会”,由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以及村支两委的工作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进行联合调解。第一次调解,两方当事人都气呼呼,老古数落儿媳不干农活,金凤声讨公公动手,没见面已是火药味十足。待“凉”了两天,冷静后第二次调解,尽管双方都有气,但提及孩子,两方都有了松动。第三次调解,翁媳互相谅解,签订了协议,老古承诺再不掺和儿子一家的事情,金凤表示会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
  “婚姻家庭小事纠纷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要重点关注。我们对排查出的各类问题一周一汇总、矛盾化解措施一月一研判、责任落实情况一季度一盘点,以矛盾纠纷‘三色管理’和多元化解实现矛盾不出乡镇。”硝河乡综治中心主任齐丽娜介绍,该乡充分发挥全乡78名网格员、157名法律明白人、41名人民调解、12名辖区民警辅警作用,将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同向发力,矛盾调处、信访化解、纾困解难一体办理,利用“微法庭”“心连心”警务室、村级调解委员会等阵地,及时发现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事心双调双解”。
  据统计,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33”工作机制运行以来,硝河乡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57起,其中2024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5起,成功化解信访案件27件,矛盾纠纷化解率和信访案件办结率均为100%。
  硝河乡化解矛盾纠纷的显著成果,成为西吉县“1133”工作机制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的生动注解。西吉县推动“1133”工作机制融入“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聚焦问题,靶向发力,牵引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进,全县19个乡镇、308个村(社区)、1833个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治理合力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进一步显现。近三年来,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14044件、化解14041件、化解率99.98%。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