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用法治力量保障和推动甘肃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 龙圣锦 韩印 高铭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甘肃省现代化种业的振兴在提升农业生产力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支持,保护种质资源、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种业技术研发等措施,才能实现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面临的挑战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治保障存在缺陷。甘肃省作为重要的农业大省,尽管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但现行法律体系在保护与利用方面仍有诸多缺陷,导致种质资源非法采集和流失现象严重,商业化利用缺乏规范。亟须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生态价值,确保其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环境亟待优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现代化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甘肃省在这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和现行法律法规存在漏洞。亟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和强化执法力度等措施,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推动种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业市场监管体系亟待完善。现代化种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但甘肃省在这方面仍面临市场准入门槛低和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和农民利益受损。亟须提升市场准入标准,强化监管机制,增加执法资源投入,确保种业市场的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应对策略
  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规体系。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甘肃省应制定《甘肃种质资源保护条例》,明确保护范围和措施,打击非法采集和流失行为,确保资源安全和可持续性。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推动种质资源的商业化利用,提升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环境。为了有效保护种业知识产权,甘肃省应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鼓励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提升保护能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完善种业市场监管体系。为了保障种业市场的健康发展,甘肃省应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查企业资质,杜绝假冒伪劣种子进入市场。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和执法手段,打击违法行为,提升种业市场的规范化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种业振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健全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这样不仅能提升种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还能推动全省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龙圣锦系法学博士,甘肃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作者韩印系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作者高铭系甘肃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24年法治甘肃省级课题:甘肃省振兴现代化种业的法治保障研究〔备案编号:236〕的阶段性成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