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以诚护绿 以绿护城
——镇远县法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扫描
  ■ 记者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一声脆响,9月11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来到黔东南州镇远县人民法院,开始第二天视察黔东南法院活动。
  据悉,被告人杨某为补贴家用,自2021年2月5日以来非法收购野生画眉鸟13只,非法出售野生画眉鸟10只,交易金额达22800元。今年1月,其非法所得已全部退还。
  镇远法院审理后认为,判处被告人杨某行为已触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这场庭审令我深刻体会到法院工作的认真、仔细和负责,切实为人民守住了生态红线。”省人大代表杨俊在旁听完整场庭审后说,法院要在审判上下功夫,也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普法工作中来,这不仅能减缓法院的工作压力,也能减少群众因不懂法而带来的损失。
  这场公开庭审是镇远法院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镇远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的全方位司法保护。
  旁听完庭审后,代表们便开始视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司法保护基地和㵲阳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司法实践基地工作开展情况,并前往周达文故居、和平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去年,镇远法院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司法保护基地”成立不久后,便审理了省级保护文物“北极宫”行政公益诉讼案,以判决+司法建议组合拳的方式,推动“北极宫”修缮工作进入实质阶段,该案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文物保护典型案例、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走在历史文化名城之中,代表们或听或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提问。代表们纷纷表示,这次视察活动让他们对法院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镇远的古建筑在黔东南州具有代表性,而镇远法院创新发布司法保护令,并联动相关部门创立协作机制,以‘制’促‘治’,推动古城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在我看来是法院系统能动履职的生动体现。”省人大代表蒋友财说。
  “历史文化的厚重和㵲阳河岸的繁荣,离不开守护者们的负重前行,离不开法治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省人大代表顾先梅表示,希望黔东南法院继续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动黔东南州全面旅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㵲阳河,碧波荡漾,宛如一条翠绿的绸带,轻抚城市,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代表们沿着河畔缓缓行走,目光时而投向那波光粼粼的水面,时而聚焦于岸边那些与司法工作息息相关的场景。
  今年6月5日,镇远法院举行“㵲阳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司法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同时,黔湘四地10家基层人民法院共同签署《㵲阳河流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
  “镇远县如此的魅力四射,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离不开当地司法部门始终在默默地守护着,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打击各类不法行为。”省人大代表尚庆梅说。
  “黔东南法院通过法检协作、跨地合作、多部门联合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的做法值得推广,我将带回去作为我们当地的梵净山保护工作的借鉴参考。”省人大代表赵静说。以诚护绿,以绿护城。
  近年来,镇远法院坚持用最严格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服务保障㵲阳河流域协同发展,以案件磋商、实地调研等为载体,推动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始终坚持“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理念。2023年以来,该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45件。
  “我们将努力推动古城保护进入法治‘快车道’,把镇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成色更足。”镇远法院院长王树江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