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吉林省珲春林区基层法院:扎根沃土 守护民安
  ■记者 杨情丽
  在吉林省珲春林区,基层法院的法官们始终坚守为民服务初心。他们深入林区,通过设立法官服务站,将司法服务职能前移,化解百姓愁事、烦心事……
  “法官,你来给我评评理,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在林子里养牛放牧怎么了?再说了,我是签了合同的,凭什么不让我在这块地放牧?”又逢星期日,当地市民李先生一早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了林场里的法官工作站。原来,李先生与某块林地的承包人签订了放牧合同,可刚放了没几天,就被阻止了。自己又想不明白怎么回事,想让法官帮忙解决问题。
  让老百姓的愁事、烦心事真正化解在“家门口”,是法官工作站设立的初衷所在。早在2022年9月,吉林省珲春林区基层法院就在珲春国有林区12个林场挂牌成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法官服务站”,推动司法服务职能前移,选派12名法院工作人员进驻企业场级“林区网格”,构建“一场一服务站、一场一法官”全覆盖生态司法网格,并采取“驻点+预约”办公模式,让林场职工和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
  推动多元解纷功能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统合,不能单靠法院一家唱“独角戏”。珲春林区基层法院通过法官服务站的辐射带动作用,融合了林场、公安、司法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为百姓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式,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近年来,法官服务站办理案件的调撤率达90%以上,在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打造“无讼林场”“无讼乡村”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如何做好“刑事打击+公益保护+碳汇补偿+综合治理”工作,也是珲春林区基层法院的重中之重。
  珲春林区基层法院的辖区占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面积的78.89%,盗伐林木会造成森林丧失吸收碳的能力,导致更高的碳排放。他们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在审判实践中不断探索,引入“碳汇损失补偿”理念,走出一条具有林区特色、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司法生态修复之路。
  理念一新天地宽。珲春林区基层法院的“含绿量”在不断增加。他们创新开展了“造林增汇”的替代修复方式,建立了“生态+司法”碳汇补偿林基地。在审判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或是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让行为人通过购买碳汇进行替代性生态修复,缴纳碳汇认购费用于增加碳汇的造林活动。将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修复补偿有机结合,促进生态修复落到实处,真正让“伐木人”变成“护林人”,“砍树人”变成“种树人”。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共计补植林木面积67.5855亩,补植树木10159株,利用75758元生态资金补植增绿,已成为集预防、惩治、修复、教育、宣传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立体防护网,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质增效。
  珲春林区基层法院的法官们,工作条件虽相对艰苦,却也收获着由衷的幸福,体验着别样的精彩人生。他们将根深深地扎在了林区的土地上,汲取着大地母亲的营养,同时也将浓荫覆盖在脚下的土地,守护着一方水土和百姓的平安。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