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桥见”贵州东盟青年人文交流活动
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之旅
  ■记者 张永霞
  穿过多彩贵州的山河大桥,漫步于古朴悠久的古镇街头,感受自然风光,体验非遗之美……8月21日,在中国—东盟国际研究网络数据洞察暨“桥见”贵州东盟青年人文交流活动启动仪式上,大屏幕播放的“桥见”贵州系列活动回顾视频,让在场中外嘉宾和东盟留学生纷纷点赞。
  “我希望‘桥见’贵州活动能一直办下去,这是我们了解中国、了解贵州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之旅,更是为青年学子搭建的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
  “非常感谢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宝贵的交流平台,让我们能够邀请国际师生亲临贵州,感受这里的壮美山川、多彩文化及在教育、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陈小飞说,“桥见”这个寓意深远的主题,不仅指向了物理上的桥梁连接,更象征着心灵与文化的交融,通过这次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搭建东盟国家与贵州乃至中国之间友谊的桥梁。
  据了解,贵州被称为“世界桥梁博物馆”,“桥见”贵州东盟青年人文交流活动旨在以贵州的世界级工程大桥为注脚,推动国际师生更深入地认识贵州、了解贵州,通过增进国际的相互理解,促进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以桥为媒,“桥见”多彩贵州。7月18日至24日,来自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及印尼玛琅州立大学等高校的85名师生齐聚贵州,体验都匀毛尖茶制作、扎染、剪纸、民族画等文化课程,并走进坝陵河大桥桥梁科技博物馆,感受世界级桥梁工程——坝陵河大桥的壮观。
  2021年以来,我省共邀请80多个国家2000多位国际青年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感受贵州民族文化风情的独特魅力和自然风光的绚丽多彩。在研学实践的基础上,已开发形成“桥遇科技”“桥遇自然”“桥遇人文”“桥见未来”等系列课程。
  “在这里,我们与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等各国的朋友们相遇,每一次交流都像是心灵的触碰,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和而不同’的真谛。”文莱学生爱妮说,参加本届交流周活动,就如同打开了一扇窗户,让自己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贵州在人文、经济、社会及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更在心中种下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种子。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