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綦两地人大联动,对綦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视察。 ■记者 姚强
“河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河边没了垃圾,河岸处处是青山绿草。”家住綦江河边的陈老伯赞叹。
綦江河为长江一级支流,全长231公里,发源于遵义市习水县仙源镇,流经桐梓县夜郎镇、新站镇、松坎镇、尧龙山镇后,又流经重庆綦江区、江津区江口,注入长江。
近年来,为保护好綦江河流域,遵义市习水县、桐梓县,重庆市綦江区(两县一区)人大常委会携手,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依法履职,推进两地跨部门、跨地域开展对綦江河的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共护饮用水源
盛夏,凉爽的习水县仙源镇迎来10多万名来自重庆的游客。清晨和傍晚,总有人在小溪边散步。
“这小溪很原生态,溪水干净、清澈,水可以直接饮用。”游客们纷纷赞叹。
游客口中的小溪,是綦江河流域的源头。河水是流域内镇村村民的饮用水源,其中,最深有感触的是綦江区丁山镇、东溪镇。
丁山湖地处渝黔边界,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水利工程,水域面积近800亩,蓄水320万立方米。2013年,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也是丁山镇和东溪镇5万余人的重要饮用水源。
家住湖边的村民说:“如今,这一缸干净、清澈的湖水,若上游的水没有治理好,哪怕綦江相关政府部门投入修建环湖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丁山湖的水质也会受影响。”
为更好保护与治理丁山湖,綦江区丁山镇与习水县寨坝镇曾就治理丁山湖周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协商,探讨寨坝规划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可以接入丁山湖环湖污水处理系统。
丁山与寨坝两镇共同推动跨界区域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这仅仅只是两地深化合作的一个缩影。
增强协作联动 2023年3月28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与重庆市綦江区人大常委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就共同保护綦江河流域生态环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明确从建立协作会商机制、联动开展工作监督、联动出台决议决定、协同做好代表工作、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合作加强自身建设等7个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签约后,为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遵义市人大常委会重庆市綦江区人大常委会合作框架协议》及綦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监督工作,遵綦两地人大常委会各专工委及习水、桐梓等人大积极响应,推动两地人大合作落地、落细、落实。
2023年5月23日至24日,遵义市人大、綦江区人大、桐梓县人大、习水县人大共同视察了綦江区安稳镇召台村水银河与松坎河交汇处(响马河漂流起点),实地查看丁山湖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与断面水质情况等。
今年6月26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立率桐梓、习水县人大与綦江区人大联合视察綦江河流域遵义境内段的新站污水处理厂,该点处理出水已达一级A排放标准。松坎河为綦江河干流上游,当前,该河已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随后,视察组又视察了仙源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污水处理规模等情况。
两地人大代表对綦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要持续深化遵綦两地人大协作,积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促进綦江河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推动綦江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破解疑难问题
在遵綦两地人大的共同推动下,两地政府、司法层面区域联动协作取得明显成效。两地生态环保部门共同签订《綦江河流域“三区一县”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建立完善生态环保领域长效协作机制,定期开展渝黔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合演练、跨界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监管等。
两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綦江、桐梓、习水三区县检察院共同签订跨区域协作协议,签署《关于大娄山生态环境和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工作意见》,积极探索一体化办案模式,共同研究解决有关跨区域、跨流域疑难问题。
2022年以来,遵綦两地检察机关先后召开联席会议3次,协同办理4起公益诉讼案件,并成功办理最高检挂牌督办的双坝河跨省畜禽养殖污染案。
“我们正在与遵义市人大协商,谋划明年两地联动监督重点工作事项。”綦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母明江说,未来两地人大将持续完善人大推动、部门协同、合力共治工作机制,推动两地交通路网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调联动、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文化旅游交流融合,促进渝南黔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大源头治理
仙源镇与重庆市綦江区一衣带水,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夏季年平均气温23℃,有“习水小西藏”和“重庆后花园”之称,是享誉黔川渝接合部的夏季乡村旅游避暑胜地。
近年来,仙源镇充分发挥区域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避暑旅游产业。截至2024年7月,全镇打造农家乐250余家,接待床位10000余张,建成避暑房16220套79万平方米,每年夏季可接待游客近10万人。
“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习水县始终把生态环保工作放在首位,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好綦江河流域的源头。”习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冯沛红称。
仙源镇旅游开发中按照“不毁林开山、不围湖填土、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如今,各个小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与生态和谐共生。还建设了集镇污水处理厂、毛坪污水处理厂和仙池纳里污水处理厂,同步规划建设了2个污水处理站点;对旅游核心区改造500余口化粪池等。同时,按“户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建成农村垃圾收运系统,有效解决农村垃圾收运和处理问题;强化全镇畜牧粪污管控,对违法排污的养殖场进行严厉处罚并限期整改;按县级河长、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工作要求,定期对辖区河流巡查,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占用河道和污染河流的各种违法行为,确保河流生态系统平衡。
近年来,习水县人大常委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状况持续为“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作出人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