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胡常波:发扬“三牛”精神 交出满意答卷

  ■记者 张永霞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深知农村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努力读书是最好的出路。”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胡常波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要用一生的时间帮助更多农村孩子走好人生的关键一步。
  胡常波是余庆县教育教研室主任、数学教研员,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一名普通乡村小学教师一路前行,用青春和汗水抒写未来,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优秀校长,并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全县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2000年8月,19岁的胡常波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余庆县大乌江镇新场小学青坪分校,踏上了教书育人的第一站。后来,他又先后在余庆县凉风中学、余庆县大乌江中学等7所学校任教,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先后成为7所初级中学的校长。
  刚参加工作时,胡常波每月仅有305元工资,但是为了快速提升业务能力,他每年都要拿出半个月工资订阅教学类刊物,并将订刊、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2003年,他贷款5000元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电脑,成为余庆县最早一批通过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源的老师之一。短时间内,他的业务能力突飞猛进,教学质量也排到全镇前列,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2007年8月,胡常波担任余庆县大乌江中学教务主任;2009年8月,调任余庆县凉风中学校长。因为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他先后调到6所大型初级中学担任校长。每到一校,他都很快调动起教职工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实现飞速提升。他任教班级在全县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3次获一等奖、3次获二等奖、2次获三等奖。由于工作突出,他多次获“余庆县优秀教师”“余庆县十佳优秀校长”“余庆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2010年,胡常波被评为“余庆县骨干教师”,2015年成为“金种子”校长培养对象。2016年开始主持“余庆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工作,并先后被聘为“贵州省小学数学吴成会乡村名师工作室”“贵州省小学数学金茵乡村名师工作室”顾问,指导、参与2个工作室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工作。2019年9月,他通过考试选拔成为余庆县教育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并先后担任余庆县教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教师,扎实高效的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必须帮助广大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成为余庆县教育教研室副主任的那天开始,胡常波便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定位。于是,他立足余庆县教师实际,充分借助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沪遵协作、“三名”工作室等载体,用好线上线下、县内县外优质教育资源,扎实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等活动。同时,通过以训带研的方式不断规范教师教学常规,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各学科教学研讨任务。
  近年来,在胡常波的带领下,余庆县教育教研室先后选拔推荐了一大批乡村教师和名师工作室学员参加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名校开展的线上线下培训,不断促进全县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目前,余庆县共建立省市县级“三名”工作室22个,遴选培养骨干教师372名。余庆县教育教研工作成效明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高考,全县本科上线率达80.3%,中考有2个学科排遵义市第一名,4个学科排遵义市第二名,1个学科排遵义市第三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胡常波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积极发扬“三牛”精神,当好服务教师的“孺子牛”、教研教改的“拓荒牛”、默默奉献的“老黄牛”,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成绩,助力全县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