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龙里、三都服务队在培训场馆合影。 ■记者 张永霞
2023年7月,武汉理工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龙里服务队、三都服务队队员相继抵达服务地,开启为期一年的“黔”行路;2024年7月,第25届赴贵州研究生支教团欢送会在武汉理工大学贵州校友会活动基地举行,标志着志愿者们在贵州的支教旅程完美收官。
自2007年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已连续17年共选派122名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乐于奉献、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赴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开展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基层团组织建设等领域的工作。与此同时,自2013年起,武汉理工大学连续11年向贵州省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派遣107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致力于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薪火相传,携手同行。支教团志愿者始终以“奉献浇筑理想、吃苦砥砺人生”的顽强信念,牢记使命担当、扎根课堂教学、助力社会发展,在贵州这片热土上留下最绚烂的青春底色,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奉献乐章。
圆梦行动 点亮未成年人“文艺梦” 去年暑假,刚到贵州不久的武汉理工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龙里服务队马不停蹄地走进龙里奋进社区,面向易地搬迁社区儿童开展“圆梦工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公益课堂。
在“民族之花处处开”课堂上,志愿者从民族故事、节日习俗等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帮助他们树立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书画最美汉字”课堂上,志愿者从仓颉造字引入,向同学们介绍了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造字规律、执笔运笔方式等内容,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书法实操,激发他们对汉字的热爱和对文化探究的热情。
在“舞动的民族”课堂上,志愿者为同学们介绍了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音乐与舞蹈,将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舞蹈带入课堂,帮助孩子们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与艺术特点。
据悉,武汉理工大学研支团已连续多年在龙里县开展“圆梦工程”巡回课堂,并入选“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不仅打通了文艺志愿服务乡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与此同时,研支团成员还利用“艺术课堂教学+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文化知识授予儿童,儿童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反哺”社区居民,相继打造了“星声合唱团”“星韵舞蹈队”“艺彩绘画队”“艺语播音主持队”等品牌课堂,搭建了“志愿者—儿童—社区—志愿者”的“童心圆”青少年文化艺术素养提升机制,营造了“人人都是文化宣传者”的良好氛围。
此外,围绕学业辅导、科技编程、书法绘画、声乐合唱等内容,志愿者们定期前往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公益课堂与文体活动,为易地搬迁及农村地区少年儿童提供学习益智、快乐成长、实现梦想的良好条件。
“一届又一届的研支团志愿者跨越1000余公里,从长江之滨的荆楚大地到黔山秀水间的祖国西南,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相结合,在西部地区传递大爱、领航梦想、练就本领。”武汉理工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黔南州龙里县羊场小学的孙绪壕说,自2023年7月18日和伙伴们正式踏上黔行之路以来,他们扎实开展教学工作,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划着船桨,载着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奔赴梦想的彼岸。
爱心接力 托起“折翼天使”上学梦
服务于三都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的研支团成员周年邦表示,智力障碍儿童在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方面往往需要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极大的耐心。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爱这群特殊的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觉得来支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一趟心灵之旅。”同样在特殊教育学校负责教学工作的付星博说,一年的支教生活,让他的精神和生活都很富足。
从全国首个在特殊教育学校支教的志愿者陈会林到现在的志愿者周年邦与付星博,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三都服务队已经在三都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爱心接力十一载。
11年来,研究生支教团用爱温暖,用心呵护,共同托起这群折翼天使的“上学梦”。15名志愿者照顾1400余名特殊儿童的生活起居,帮助他们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具备基本生存能力,同时协助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工作。
从“一年陪伴·一生牵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到“我不是笨小孩——特殊儿童社会缝合计划”,志愿者们始终聚焦特殊教育儿童的成长,以智力和听力障碍儿童为主体拓展课余活动,提升个人技能,搭建交流平台,引导他们走进真实生活情境。
2014年开始,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依托三都特殊教育学校,在全国首创专职助残支教工作模式,11年来共选派107名优秀志愿者前往三都开展支教帮扶工作。目前,累计开展阳光助残活动700余次,志愿服务时数20500小时,志愿者参与1408人次。
研支团秉持融合教育理念,创新援助方式,搭建起城市与山区、普通与特殊、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让特殊儿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得到“知识+能力+品格”的全面改善和提升。整合学校、同龄群体、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构建立体化、全局型的结对帮扶体系,为特殊儿童的社会缝合营造良好环境。
2023年,三都服务队利用贵青筹平台发起“爱心护苗,情暖童心”项目,筹得善款为特殊教育儿童购买图书和体育用品。“我们将继续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筑起一座爱的堡垒,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武汉理工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三都服务队全体队员表示。
多方携手 编织乡村孩子“幸福梦”
“人生总要做一点让自己能回忆一辈子的事情。”武汉理工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三都服务队队长邓志鹏说,大学时期,他主要在周围社区或者学校从事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在得知学校发布招募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通知后便第一时间报名,并通过了选拔。
2023年7月,包括邓志鹏在内的10名队员来到三都自治县,为当地第三小学、第四小学、城关小学、黄埔小学、特殊教育学校5所学校提供支教助学志愿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教育,团队通过开展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们提供帮助。
“理工·滴滴GO”就是他们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之一。2013年,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三都服务队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在三都设立“理工·滴滴GO”爱心平台项目,目前,助力奖学金已覆盖24所学校,累计资助1700余人次,发放助力奖学金160余万元。
从“七彩假期”课堂实施到“七彩周末”推进落实,从“暖冬行动”资金募集到“理工·滴滴GO”助学金发放,从“信语述心言”书信到孩子们收获大学生的祝福与鼓励……一直以来,武汉理工大学研支团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以教育扶贫为核心目标,打造志愿服务平台,汇聚各方爱心,累计筹集爱心资金(含物资)300余万元,为贵州龙里、平塘、三都等地数十所乡村学校的近万名学生带去温暖与关爱,帮助超过3000名孩子实现求学梦想。
唯有责任与担当,青春方能熠熠生辉。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们以笔墨为剑,以心灵为纸,将满腔热血与赤诚之心镌刻在黔中大地,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