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三都法院:
为群众提供“零距离”“零成本”解纷服务
  ■ 通讯员 刘椿林 记者 杨杰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总人口40万人,外出务工人口约3.4万人,占总人口8.6%,外出务工人口大多分布在江苏常州、浙江安吉等地。全县各村寨距离镇中心、县中心较远。针对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及偏远村寨群众面临的诉讼不便问题,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积极创新,通过完善“异地联调”机制、探索“互联网+”云法庭、创新“上门调解”等举措,为群众提供了“零距离”“零成本”的解纷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
  完善“异地联调”机制 群众务工解纷两不误
  “谢谢法官,挽救了我们濒临破碎的家庭。”7月5日,当事人李某隔空给法官打来电话。
  原告吴某与被告李某于2020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育有一子。原告吴某提出婚后因双方性格不合,导致矛盾不断升级,难以调和,故诉至法院请求离婚。
  因原被告双方均在江苏常州务工,为实现解纷、务工两不误,最大程度地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收案后将该案委派至驻常州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并与调解员建立“异地调解”联动。考虑到双方的感情基础还在,法官采取视频通话、调解员采取“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双管齐下耐心细致地与夫妻二人释法明理,双方矛盾逐渐缓和,均认识到了自己在婚姻关系中存在的不足。随后,法官再针对原告的诉求和两人在婚姻关系中存在的矛盾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原被告冰释前嫌,表示要携手并进,共同维护家庭的温暖和谐。
  对吴某夫妇的成功调解,只是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家事纠纷调解室”便民解纷站点的日常工作之一。
  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为满足外出务工群众的日常法律咨询、诉讼、调解等需求,充分发扬家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做法,利用在江苏常州、浙江安吉等地设立的“家事纠纷调解室”便民解纷站点,通过定期对聘请的三都自治县本地农民企业家、党员群众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知识运用水平和调解能力,最大化满足务工群众的日常法律需要。对于涉外务工的婚姻家庭、劳动纠纷、民间借贷等类型案件,委派至“调解室”展开诉前调解,或由法官与调解员建立“异地调解”联动,对外出务工群众提供“一对一”调解服务,让群众无后顾之忧参与调解,提高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法官+调解员“异地联动”调解模式运行以来,共成功化解外出务工群众纠纷451起。
  探索“互联网+”云法庭 拓宽诉前调解新路径
  “通过微信就把困扰我许久的纠纷解决了,不然我来回跑法院又折腾又耽误工作。”6月28日,周某通过微信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周某与莫某通过口头约定的方式达成装修协议,周某便对莫某店铺进行装修。工程完工,双方进行验收并结算,莫某支付了部分装修款,剩余的装修款迟迟未支付给周某,后周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接收该案后,委派至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经多次联系被告均未果。法官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莫某家属进而与莫某取得联系。因双方均在外地,故采取微信沟通的方式“背对背”地进行调解,督促莫某履行支付义务。
  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黔南智慧司法平台、12345政务服务平台、微信视频等智能终端为载体,积极探索“互联网+”的调解模式,通过整合信息平台资源,不断扩充完善“智慧民调”的便民举措,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对于因工作性质、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等不便参加现场调解的当事人,由法官或调解员通过平台建立线上“云法庭”远程视频组织双方当事人线上调解,跑出诉源治理加速度。“互联网+”调解模式运行以来,通过线上开展诉前调解923件,切实提升解纷工作的实效性。
  创新“上门调解”举措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法官,我们的工钱还能要回来吗?村里远,跑法院来回也要一天,路费也不少。”吴某寥寥数语道出讨薪之路的艰辛。
  吴某等25名农民工在A公司菌菇基地从事种植、采摘、打包等劳务工作,后因该公司经营困难,迟迟未支付工人工资,在多次追讨无果的情况下,工人们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依托诉前调解分流机制,联合村居诉讼联络员开展诉讼前调解。考虑到涉案人员多、均为同村农民,且该案具有群体性、类型化的特点,于是办案法官驱车2小时,到当事人家中组织现场调解,“一站式”为原、被告双方办理司法确认等事项,帮助25名农民工讨回近35万元欠薪。
  签了司法确认书后,原告吴某说:“没想到打官司不用来回跑法院,法官上门主持公道,我们的工钱总算能要回来了。”
  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以“无讼村居”“法官工作站”创建为契机,以设立的42个诉讼联络点、6个法官工作站为依托,不断完善与镇级综治中心、村级调解委员会等基层解纷力量的诉调对接机制,最大限度地延伸司法职能。通过利用诉调对接网络,将新收案件委派至特邀村级调解员、诉讼联络员和镇级综治中心调解员手中,组建“法官+调解员”“法官+诉讼联络员”的流动上门调解团队,面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或者特殊、重大、群体等纠纷情况,做到“现场化解、现场签订调解协议、现场送达诉前调解裁定书”,让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置,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零距离”“零成本”解纷。目前,通过诉调对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