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守好“钱袋子” 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华能贵诚信托温馨提示: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已经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人们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隐患。当前,借助电信和网络技术实施诈骗的犯罪案件依然高发,新型作案手法层出不穷,部分群众被蛊惑利诱,沦为电信网络诈骗“工具人”。华能贵诚信托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一定要提高反诈防诈安全意识,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谨防被骗。
  定义: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电信网络诈骗通过通信和网络技术,犯罪分子得以隐匿真实身份,极大地增加了犯罪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辨识:了解金融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手段
  国家反诈中心制作的《2024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详细梳理了网络贷款、刷单返利、“杀猪盘”、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熟人或领导、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注销“校园贷”、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等10种常见的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手法和案例。其中,金融类诈骗屡见不鲜,且往往涉案金额较大,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目前,常见的金融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有网络贷款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注销“校园贷”诈骗等。
  手段一:网络贷款诈骗
  【常见情形】犯罪分子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幌子,吸引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让受害人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先交纳各种费用,骗子收到受害人转的钱,便会关闭诈骗APP或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典型案例】马某接到自称某贷款平台客服的陌生电话,对方以无需征信、无需抵押、快速放款为由,诱骗马某添加客服QQ,并下载“某某E贷”APP。马某在该APP申请5万元贷款额度后却无法提现,对方谎称马某银行卡号填写有误,导致账号被冻结,需要交纳解冻费才可提现,同时承诺解冻后交纳的解冻费会全额退还给马某。马某因急于贷款,遂按要求向对方转账5000元解冻费,却还是无法提现,对方又以验证还款能力、刷流水等理由,陆续要求马某多次向对方账号转账共计8万余元,后将马某拉黑。
  手段二: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常见情形】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信、网页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以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等谎言取得受害人信任,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APP投资,在受害人初步小额投资试水获得高额回报,并取得进一步信任后,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受害人在大量投入资金后,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与对方交涉时,发现被拉黑,或者投资理财网站、APP无法登录。
  【典型案例】陈某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炒股的文章,感觉写得很好,就添加了文章里发布的微信,后来对方将陈某拉入一个炒股的群,一个“股票导师”在群里进行荐股和行情分析。陈某看了几天后,发现群里的人按照“导师”的分析都赚到钱了,就开始根据“导师”推荐的股去购买,跟了几次后确实赚到钱了,陈某便加大投入。在两周时间内,陈某陆续投入620万元,但提现时发现无法成功,方知被骗。
  手段三:注销“校园贷”诈骗
  【常见情形】犯罪分子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以不符合当前政策,需要消除校园贷记录,或者校园贷账号异常需要注销,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等为由,骗取受害人信任,诱骗受害人在正规网贷网站或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从而骗取钱财。
  【典型案例】小安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小安在大学期间借的一笔8000元“校园贷”未还,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整治校园贷款,如果小安再不还,将影响到个人征信。在对方的诱导下,小安向多个APP申请了贷款,最终申请到总计2万元的贷款并将贷款转到对方账户里,随后无法联系对方,发现自己被骗。
  此外,还有调整利率退款诈骗、虚假交易风险提示诈骗、以金融机构人工审核/系统升级为由收取各种名义费用等其他金融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广大金融消费者务必高度警惕。
   防范:“四不一多”做好甄别应对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3年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和损失金额均下降30%,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人民群众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才能防患未然。广大金融消费者应坚持做到“四不一多”,谨防上当受骗。
  不轻信。广大金融消费者需知,“稳赚不赔”“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是不存在的,不要相信“理财高手”,不要轻易相信不明来电关于“降低利率”“网购退款”等说辞,不要被双倍理赔诱惑,正常的网络贷款没有逾期不会影响个人征信,不要相信转存到“安全账户”的话术。
  不点击。广大金融消费者要警惕来路不明的交易链接、入群邀请,不点击陌生网页链接,不轻易扫描陌生人发送的二维码,不加入投资群,不下载陌生人推送的投资APP。有些谎称金融平台的诈骗APP做得异常逼真,迷惑性很强。实际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手机应用商店在上架各类APP之前要进行严格审核。不法分子制作的涉诈应用只能通过熟人分享扫描二维码、发送安装包或下载链接等方式传播。因此,广大金融消费者使用APP一定要通过官方应用商城下载。
  不转账。广大金融消费者务必坚持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不扫描陌生人发的收款码。正规的贷款平台不会在贷款前收取任何费用,更不会收取保证金。即使存在服务费和手续费,也会在放款时一次性扣取或者在收回贷款时与本息一并收取。一切要求先付费的金融业务都是骗局。
  不透露。广大金融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向陌生人泄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信息,不要随意在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和密码,切勿向所谓的“客服”提供手机验证码。
  多核实。广大金融消费者在投资理财时,要认准有资质的持牌金融机构,通过其官方正规途径办理业务;网上办理金融业务注意核实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接到与金融业务相关的电话或短信,务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不要直接回拨短信发送或“客服人员”提供的号码。谎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诈骗手段都可以通过暂缓办理、致电官方客服进行核实来识别。
  处置:发现受骗,应迅速报警
  广大金融消费者在发现自己被诈骗后,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向警方提供详细的收款方账户信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及时解冻和资金返还制度,明确有关条件、程序和救济措施。”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有关单位可以通过紧急止付、快速冻结、资金返还等措施,尽力为被害群众挽回损失。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犯罪分子诈骗话术和技术手段不断翻新,广大金融消费者也要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骗能力,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觉,与公安机关和网络安全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信息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华能贵诚信托再次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要高度警惕诈骗新手法,知法守法,防诈反诈,不做电诈工具人。
  (来源:华能贵诚信托)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