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彭声宏:
民情日记里的初心情怀
彭声宏(右三)在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通讯员 阎杨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翻开彭声宏的民情日记,第一页赫然写着清代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的这副对联。
  彭声宏是黔西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于2021年当选为黔西市第二届人大代表。2022年4月,彭声宏从黔西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到五里乡双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不懂就学!边学边做!”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农村工作,彭声宏暗下决心。
  学什么?“学文件政策、学农业生产、学工作方法……”跟谁学?“跟书本学、跟群众学、跟实践学……”如何做?“用笔记录民情、用脚丈量村情、用心倾听民声……”
  对彭声宏而言,变化的是角色和岗位,不变的是责任心、使命感,还有初心与情怀。
  五里乡双塘村居住着苗族、布依族和汉族三个民族群众,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857户3459人,有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9户492人。
  两年多来,从陌生到熟悉,从走进来到“驻”进去,彭声宏做到了近民生、知民情、解民困,真正实现与群众沟通服务“零距离”。
  “到群众家中宣传多彩贵州苗绣产业园用工招聘相关情况……”
  “到安置点向村民吕厚兴讲解申请创业贷款政策……”
  “召开群众会,听取对安装路灯的意见和建议……”
  三本民情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彭声宏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也记录着他用心用情为群众办理的每一件实事。
  作为人大代表,如何履行好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何为基层老百姓代言?
  在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中,彭声宏得知部分村组因为没有路灯,村民的夜间出行极为不便,一直没有专门项目资金解决,他拟写并提交了关于为五里乡双塘村安装太阳能路灯的建议,努力争取到黔西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12万元,为双塘村安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131户592名群众夜晚出行问题,化解了困扰群众的“堵心事”。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公路主干道两侧,来往车辆较多,安置点人口又较为集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彭声宏与驻五里乡的市人大代表吴芳商量共同拟写了《关于在五里乡双塘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区路段安装减速带的建议》,交通运输部门认真办理该建议,建议得到了落实。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是稳住搬迁群众就业和收入的首要任务,在彭声宏与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驻村两年来,双塘村扶贫冷库、扶贫车间、生产用房等项目已经落成并逐步投入使用。
  500亩猕猴桃、62亩羊肚菌、65亩圣女果、250亩辣椒、450亩烤烟……如今,双塘村村庄面貌改善,各种产业蓬勃发展。每当群众真诚感谢,那一刻,彭声宏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个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彭声宏这样说,眼神刚毅而坚定。
  既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也做群众的代言人。彭声宏的驻村日记还在逐页增加,双塘村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这一本本的笔记,将持续记录下彭声宏驻村的用心付出和与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及双塘村走在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的坚实足迹。
  带上日记本,彭声宏继续前行。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