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消防
第06版:聚焦
第07版:关注
第08版:理论
标题导航
构建基层网络安全普法新路径 切实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以生态补偿机制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涉外法学教育
深入推进林业碳汇开发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基层网络安全普法新路径 切实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李丝丝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好互联网这一关”的重要性。互联网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也是网络安全、空间安全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频遭攻击,政企单位网络信息系统常被入侵,个人信息泄露、盗用事件时有发生。
如何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宣传普及好网络安全常识,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成为基层网信工作面临的重要且紧迫的问题。我们要推动网络安全普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切实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整合宣传平台 营造强大普法宣传声势
以“四融”为依托,充分整合普法宣传资源,打造网络安全宣传矩阵。融媒体打造线上线下“全”矩阵。以新技术、新应用为引领,构建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三微一端一网一平台”等网络媒体同频共振的宣传矩阵,实现图文、视频、广播、专题片、H5、动漫、海报等网媒作品的实时、高效、精准宣传推送。
融平台打造网络宣传“微”联盟。统筹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一定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APP等新媒体平台和互联网传播平台,做好网络安全融媒体宣传,充分发挥抖音、微信平台优势,采取直播活动或展播网络安全宣传作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实时互动、资源共享。
融载体打造社会宣传“活”阵地。依托公共交通车、户外LED屏、宣传栏等户外实体平台,通过标语、展板、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等接地气、贴近生活的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动网络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融队伍打造协同作战“强”组织。统筹宣传、网信、媒体、政法、工信、大数据、电信,教育、高校、职业学校,机关、企业、乡镇、街道、社区等涉及开展网络安全宣传的各级各类力量,实现“协同作战、优势互补”的网络安全大宣传格局。
明确宣传重点 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以“五防”为重点,宣传网络安全防护重点,织牢网络安全防线。
防攻击。以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器、数据库、网站等重要系统平台如何防范被攻击、被侵入、被干扰为重点,加强从业人员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找出可能存在的攻击漏洞,对核心系统和核心数据采取分区、分域措施,对重要数据的存储传输进行加密,及时修补漏洞、升级系统和应用软件,加强敏感数据保护。严控网络安全风险点,缩减互联网出入口和无线接入点,关闭或删除不必要的应用、服务、端口和链接,杜绝弱口令、默认口令、通用口令,强制更换简单密码或长期未更换的密码,注销非在职人员账户,提升防范网络攻击能力。
防病毒。针对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如何防病毒为重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网络病毒危害和普及预防常识。包括不随意浏览陌生网站和弹窗广告、不轻易打开陌生的电子邮件附件,网上下载文件和U盘使用前要先扫描杀毒再运行,定期升级系统和杀毒软件,做好个人资料备份等,通过图文并茂、视频科普等方式生动讲解感染病毒后系统变慢、占用网络速度、窃取用户资料等危害,进一步降低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设备时的网络安全风险。
防破坏。针对网页篡改和网络瘫痪,要通过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网页篡改和网络瘫痪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学会通过下载安装防火墙、定期升级系统、禁用不必要服务、限制访问、做好网络安全等保测评等方式堵住安全漏洞,消除网络安全危机,避免因虚假内容和数据丢失遭受财产损失。加大对网络传输线缆保护宣传,预防有意破坏和无意损坏。
防泄露。教育引导群众切实提升防范意识,加强对国家秘密、个人信息、商业机密、工作机密等敏感信息的保护,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了解互联网传输处理涉密或敏感信息的危害,做好重要数据保护,不将重要文件、涉密文件等通过工作群发送,上网时不随便提供个人信息,不轻易打开或扫描不明来源的链接和二维码,不将多个平台账号密码设成相同,人脸验证时尽可能多重验证,公共场所不随意“蹭”Wi-Fi等,提醒网民时时用心、事事留意,从点滴小事做起,让网络安全成为一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防诈骗。结合校园日、电信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活动主题,大力宣传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刷单返利、虚假网络贷款、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等当前五大高发类案新手法新套路,鼓励群众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提升全民网络安全素养和法治认知水平。重点对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名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和事件开展养老诈骗宣传教育活动,指导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举报,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针对性,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切实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扩大宣传范围 共筑网络安全屏障
要以“八进”为抓手,推动网络安全普法宣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切实提升群众网络安全意识。
进机关。通过举办网络安全专题培训、集中学习会、知识竞赛、网络安全常识展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机关干部网络安全素养,增强干部底线思维和防范意识。
进企业。通过专题学习、宣讲培训、应急演练、宣传展板、宣传手册、海报等多种形式,聚焦网络攻击基础防范、办公终端安全隐患、数据安全及个人信息安全等内容,指导企业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网络安全队伍建设和门户网站使用管理等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进校园。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团日、队日、黑板报、表演情景短剧、观看宣传视频、专题讲座等方式,紧紧围绕互联网新热点、新骗术向学生讲解如何防范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如何举报网络不良信息、如何安全上网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防范意识,营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进社区。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发放网络安全倡议书、网络安全宣传折页、海报、广告、招贴画、公益短信等方式,向社区居民讲解如何识别网络陷阱、抵制网络谣言、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防范网络诈骗等,进一步让居民了解网络安全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进农村。通过宣讲会、院坝会、公示栏、“大喇叭”“小喇叭”、标语、海报等形式,开展高频次、高密度、高质量的宣传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个人信息保护和新型网络诈骗案例,教育引导村民自觉辨别网络陷阱,全面筑牢基层网络安全“防火墙”。
进公共场所。充分利用广播、LED屏、户外高杆、宣传栏、公交车、海报等社会传播载体,通过标语、图片、视频、海报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网络安全入脑入心。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网络安全宣传示范活动,采取专题宣讲、发放网络安全宣传手册、口袋书、面对面互动交流解答疑惑等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常见网络安全问题,详细讲解如何应对和防范,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安顺市委网信办)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