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兴义市则戎镇冷洞村:
以法治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冷洞村一隅。

  ■记者 任莉
  张贴的法治标语,墙上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宽敞整洁的法治宣传广场……走进兴义市则戎镇冷洞村,浓浓的民主法治氛围扑面而来。
  “一个地方要发展得好,法治要先行。”采访中,冷洞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朴实的话语,让记者印象深刻。让记者印象更深刻的还有这里与法同行的故事……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漫步冷洞村,乡间主干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庭院错落有致。登高远望,一栋栋白墙灰瓦屋舍,耸立在蓝天白云下,掩映在青山绿树间,宛若世外桃源。这样生态宜居的秀美山村,谁会想到它“脏乱差”的从前?
  “以前,冷洞村经济基础薄弱,大家精力集中在搞生产上。居住环境差,路上到处都是垃圾。”朱昌国告诉记者,自从冷洞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治理过程中,冷洞村充分发挥网格员和联户长的作用,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村网格巡查队伍,做好辖区环境卫生的清理、保洁和监管。每个网格安排1名网格员及多名联户长,大家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根据村保洁情况统筹调度网格内环卫力量,确保网格内垃圾及时清理。同时,通过到各组召开会议宣传,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家自觉做好环境卫生保护。
  经过一番大力整治,冷洞村“精神焕发”,实现了乡村由“脏乱差”向“绿富美”的华丽转变。
  “现在,村民都是自发搞好自家庭前院后的环境卫生,也不乱扔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你看,路上没有一片纸屑!”跟着朱昌国在冷洞村中走访,每到一处,他都会指着干净整洁的农户给记者看,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成效来之不易,自当分外珍惜。环境美观、室内整洁,不能乱堆乱放。”
  “爱护环境、庭园公路,不能乱倒污水。”
  …………
  2021年,在全镇率先制定村规民约的冷洞村,在制定村民公约中将环境治理成效写进《冷洞村民公约》,爱护环境卫生成为冷洞村全村共识。
  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觉遵守公约,这不仅是冷洞村法治文明进步的生动体现,更是民主法治建设中的光辉一页。
  和美乡村展新颜
  今年春天,因丈夫欠债,讨债人频繁上门,村民张花(化名)不堪受扰,导致夫妻矛盾迭出,两人分居,要离婚。
  朱昌国听说后,立刻发挥“全省优秀人民调解能手”作用,主动上门调解。调解中,他从夫妻责任、家庭和睦对孩子影响等法、理、情入手,对张花夫妇加以劝导。最终,夫妻俩重归于好,将孩子托付给双亲后,远赴他乡打工。
  黔西南州某有限公司拖欠冷洞村花地坪组57户农户23.69万元土地租金,为保障村民合法权益,防止企业与村民矛盾激化,冷洞村邀请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解决土地纠纷问题。后来,该矛盾有效化解,三方达成协议。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像这样的案例,近年来在冷洞村不胜枚举。
  “冷洞村在抓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把一切涉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落脚点,通过狠抓民主法治建设推动为民办实事。”朱昌国告诉记者,冷洞村通过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形成法治、德治、自治、情治齐头并进,共抓、共管、共建、共享新格局。
  “比如说,村低保如何交?我们召集村民一起,通过村民说事、议事等方式,进行民主协商。村里的工程项目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做?我们带着群众,大家坐下来商量!”朱昌国说,通过民主协商方式,有力激发了村民参与民主法治建设的热情。
  2010年以来,冷洞村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未发生过一起县级以上信访事件。
  “村风良好,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无打麻将等不良风气;未出现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宗族纠纷、滥办酒席、低俗婚闹、厚葬薄养等现象。”说起冷洞村新气象,朱昌国露出自信的笑容。
  法治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准备把村里的宝贵资源盘活,作为乡村旅游的景点。”在冷洞村村名由来的天然钟乳石洞内,朱昌国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目前,洞内地砖、彩灯已安装好,初步具备观赏基础。
  乡贤力量,是冷洞村民主法治建设中的有力举措。为助力乡村振兴,冷洞村积极发挥乡贤、寨老的模范引领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乡贤议事会,围绕产业振兴、文明乡风、平安建设等出谋划策,助力家乡建设发展。
  “实际上,在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冷洞村还做了许多尝试。”经常进村入户宣讲法治知识的兴义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张光勇说,冷洞村经常邀请律师到村宣讲法律知识,组建法治文艺宣传队,“花式”宣传民法典、反诈、禁毒等,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村调解室,让村民在家门口享法律服务。
  在多元共治推动下,冷洞村治理成效明显,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3年,冷洞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这一张张亮丽名片,成为了冷洞村乡村振兴“提速加码”的助推器。
  在兴义市则戎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罗贤看来,如今民主法治已深深扎根群众,法治、德治、自治、情治“四治”已成为冷洞村干群共识。在此基础上,结合黔西南州“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品牌定位,冷洞村兴产业、保就业、稳政策、促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正当其时。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冷洞村作为‘贵州精神’发源地的优势,继续擦亮‘全国文明村’等金字招牌,凝聚群众自身发展动能,不断提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集成示范村’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把‘人民至上’作为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努力将冷洞村打造成组织带领、群众自发、和谐发展的和美乡村。”罗贤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