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黔西南公安:
发扬“三牛”精神 奋力谱写新篇章
  ■ 通讯员 殷选择
  “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将“三牛”精神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近年来,黔西南州公安机关广大民警深入发扬“三牛”精神,在紧扣维护公平正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立足本职,苦干实干,竭力维护平安稳定社会环境。
  为民服务“孺子牛” 社区治理随时“挂心头”
  “刘哥、郑叔,你们都积有30分,可以兑换好几样东西,选好之后来这里签字啊!”4月18日,安龙县公安局栖凤派出所开展义警积分兑换活动,对标义警积分超市实施细则,112名“加油多点萤光”巡逻队义警队员、21名村民组长参加,累计兑换2100分,发放价值2000余元的日用品。
  义警巡防与积分兑奖一体化运作,是栖凤派出所负责人罗杰全面强化“派出所主防”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依托安龙县“加油文化”品牌,罗杰发起组建130余人的“加油多点荧光”义警巡逻队,并由派出所使用“预防警务”经费与社区出资共办“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兑换机制增强义警参与感、获得感和荣誉感。
  “兑换的奖品是我为社区作贡献换来的,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义警姜叔是社区物管,自2023年起就是一名“在编在册”义警,他积极主动参与到平安社区共建中来,入户宣传、场所排查、信息收集等,每项工作都做得认真、规范。
  当天,罗杰还到大坪社区黄泥寨组织开展了出租屋星级评定第一季颁授仪式,总共920户出租户业主参加。“我们这次评选表彰了3户‘五星出租户’,通报表扬了111户‘四星出租户’,通报批评了星级靠后的出租户,突出示范作用。”
  出租屋管理,对辖区常住人口近10万人的栖凤派出所来说,是治安防控的重中之重,这让罗杰费了不少心思。为此,他发起推出“星级出租户”评选办法,组建4个房东群、4个租家群,出租房屋行业实现警民共建共治、平安共创共享。
  此外,罗杰还联动社区推动“警网融合”,连通社区警务室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26个“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与8个警务网格捆绑运行,每个网格固化1名社区民警与2名社区工作者,聚焦人、事、物和场所,优服务、强管理。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警网融合”以来,栖凤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率达98%,行业场所、出租房屋“平安黔哨”安装率达100%,2024年第一季度社区警情同比下降38%。
  社区治理抓得好,罗杰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公务员3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1次,他所在的栖凤派出所获评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先进派出所、文明示范窗口,荣立集体二等功和集体三等功各1次。
  创新发展“拓荒牛” 打造智能安防“样板楼”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改革创新者胜。兴义市公安局富民派出所所长张勇,就是这样一位“勇”做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的突破者、开拓者。
  作为城市最小的“细胞单元”,大型住宅区的管理对整个城市的安全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张勇带着富民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大力推进“智能安防”小区建设,让群众安全感满满。
  有433户1169人入住的澳华城市广场居住区,进出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单元门上的人脸生物识别门禁、公共区域高清摄像头……智慧安防预警装置随处可见。
  为营造群众安全、舒适、便利的智能化生活环境,张勇和社区民警实地指导,按照“公安引导+市场运作”模式,通过帮助联系具备智慧安防资质企业,物业管理公司自主选择协同合作,将澳华城市广场打造成智慧安防示范小区。
  “‘智慧安防’人脸识别系统是通过‘实名+人像’核实认证后,上传至社区系统比对审核验证,这样一来,只有在系统内登记的住户才可以‘刷脸’进入,便捷又安全。”张勇介绍,除了人脸识别系统外,“智能安防”小区同步“上岗”的还有车辆识别系统,该系统会对每一辆进入小区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进行信息自动识别,并决定是否准予进入小区内部。
  “‘智能安防’系统在大型居住区的运用,高效、快捷,不仅对我们寻人找物有很大帮助,还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张勇说,小区“智能安防”系统启用后,进出小区人员、车辆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记录。特别是系统接入公安服务管理平台后,实现了高危风险信息远程智能看管。现在,澳华城市广场已成为无诈骗小区,实现案件和高空抛物事件零发生。
  如今,张勇正带领全所民警加大工作力度,将“澳华样板”推向其他大型居住区。因为工作成效显著,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评全省优秀责任区民警,所在的富民派出所也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文明示范窗口,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
  艰苦奋斗“老黄牛” 奉献半生坚守“法医口”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现年58岁的册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法医杨秀德,1988年参加工作,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93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起,就一直坚守在法医岗位上。
  半辈子扑在法医工作上,杨秀德有过无数常人难以体会的“酸甜苦辣”。
  1998年的一天夜里,杨秀德跟着师父黄庭海赶赴巧马镇的一处命案现场,第二天一早开始做检验。因为有的群众不理解,议论着“死都死了,还解剖个啥”,还要连带着做群众工作。没有早餐,也没有午餐,渴了饿了都只喝村民家水缸里的生水,直到下午5点多干完工作,才在村干部家里吃了一顿晚饭。
  这一趟,师徒俩累得够呛。也就是一次次这样有一顿没有一顿的,杨秀德落下了严重的胃炎,至今难以治愈,每天半夜到天亮就疼得睡不着觉,两次打麻药做胃镜。
  “干这个工作,不怕累,最怕的是不被正确认知和理解。”杨秀德介绍,刚开始做法医工作的那几年,遇到相熟的人聚在一起耍,自己总会听到有人当面说出“他是干法医的,摸死人的,不要挨他”这样的话,当时也有过委屈。不过随着从业的时间长了,助力侦查员查明案件真相的次数多了,才越发感受到法医工作于死者及死者家属、于公平正义的价值与意义。
  2018年初的一天中午,一位老人死在了自己家中,并没有引起家属重视,大家都以为是老人是自然死亡。只因村民组长早上还看见老人好好的,疑心老人之死不正常而报警。
  鉴于老人脖子上有轻微掐痕,办案民警初步判断为他杀,很快找到一名嫌疑人——老人的邻居张某(化名)。但面对调查和审讯,张某的交代避重就轻,拒不承认杀人。杨秀德通过提取张某指甲残留物进行检验,发现残留物中有死者DNA,这与死者脖子上的伤情相吻合。“通过检验,发现死者舌骨骨折,为外力所至。在铁证面前,张某供认不讳。”
  “趁还能干,就应当多做点事!”从警31年,杨秀德让尸体还原真相,为破案屡立奇功,初心不改,默默无闻,先后5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16次受到嘉奖、1次荣立三等功,被黔西南州公安局评选表彰为“老黄牛式好民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