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徐学海:一名监狱警察30余年的使命与担当
  ■记者 牟岚
  徐学海生前系贵州省轿子山监狱十监区一级警长,从警30余年,先后获省监狱管理局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多次被监狱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等。
  2023年3月27日10时30分,徐学海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年仅55岁。
  1990年,徐学海被分配到轿子山煤矿平桥井大队工作,在这期间,他精学机电管理,短短一年的时间,机电运输、风机检修、高低压开关检修等工作他都能游刃有余,大大降低了采矿设备的运行、检修和维修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每一个螺栓是否紧固、机电设备断电是否彻底是十分重要的,我有义务保障他们的安全。”每天在罪犯收工后,徐学海都要再三巡查。
  “徐警官总是不厌其烦地教育引导我们,努力让大家都有一技之长,让我们都能自食其力。”刑满释放人员张某回忆道。在徐学海看来,让罪犯在服刑期间学会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拥有谋生能力非常重要。
  在做好日常教育改造基础上,徐学海向罪犯教授机电维修和水电安装维修技能。经他教育管理的很多罪犯刑满释放后,凭着在狱内学习的过硬技术找到了谋生途径。
  把罪犯改造好,是监狱民警的本职工作。身为监狱的技术骨干,徐学海不但在专业领域不断创新,还努力在教育改造上积极探索。
  面对长期消极抗改,装病的罪犯李某,徐学海仔细观察发现其对书画作品比较感兴趣,便大胆运用兴趣矫正方法对其实施系统矫正,常与其探讨交流书法绘画作品及感悟,李某逐步有了改正信心,最终成了改造积极分子。
  “你别看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只要提及人民警察的宗旨和使命,他总是一丝不苟,从他的神态里,我看到了一股浩然正气。”同事袁春望说道。
  2012年6月,随着轿子山监狱迁建工程启动,徐学海被调到监狱迁建办工作,他全程参与检查、监督、记录,对水电工程严把质量关,不放过任何一个施工细节。他说:“我宁愿多花时间、多耗精力、多得罪人,也不给工程留下任何隐患。”时间检验了成果,徐学海经手的项目,施工规范、质量过硬。
  2016年,监狱面临着住宅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压力,各部门衔接都感到困难和迷茫。徐学海认真调研分析,查阅大量资料,终于和各部门沟通出可行方案。
  “监狱要搬迁到新地址,我们把环境改善好,把基础设施建好,你们的生活质量就有保障了。”徐学海挨家挨户地走访讲解,耐心向群众宣传“三供一业”政策,出于对徐学海的信任,家属很快也达成一致,同意实施维修改造后实行社会化管理。
  时至今日,轿子山监狱“三供一业”工作没有收到一条差评。清正廉洁、刻苦钻研,一生奋斗于监狱事业的建设中,徐学海用责任与担当履行着监狱人民警察的光荣使命,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监狱事业的无悔誓言。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