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我省推行“家校社”联动让教育更有温度
  ■记者 张永霞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2023年10月30日,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贯彻落实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育人过程中的目标、要求和作用,为三者协同育人提供了指引。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家校社”共育的适恰模式和有效途径,不断拓宽育人渠道,健全学校育人体系,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整合多方教育力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让教育更有温度。
  深化家庭教育 夯实成长根基
  “什么叫溺爱?溺爱就是不论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都一味地去满足他……”3月12日晚7点30分,织金三小第一期“家长学校”课堂在学校演播厅举行。织金三小党支部书记、校长沙晓付为200余名家长带来一堂主题为《构建融洽的亲子关系》的专题课,他为家长们讲解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亲子关系,并与家长们进行互动交流,为他们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听了今天的课,我才发现以前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太过于简单粗暴,以后一定多加注意。”参加讲座的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亲子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轨迹。2022年1月1日起,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从此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法律要求。
  然而现实中,一些家长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不强,存在监护缺失、教养能力不足等现象,成为家庭教育广泛、深入推进的一大难点。
  如何让家长依法带娃、以爱育娃,给孩子营造更宽广的成长空间?我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明确“创建一批家长学校、开展一次指导服务、落实一轮家访活动、举办一场巡回讲座、开拓一批实践场所、选塑一批家校共育典型”等家庭教育工作举措,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具化家庭教育任务清单,推动家庭教育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注重提升家长素质,每个学期开学季组织开展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培训,通过家长开放日、节庆活动、亲子活动等让家长走进学校。利用微信群、班级QQ群、电话、短信等平台加强家长交流培训。在交流时倾听家长心声,共商孩子教育,让家长在交流活动中增强参与管理、监督管理意识。
  实行三级管理体制,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邀请来自社会不同层面和不同行业的家长进校为孩子上课,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
  整合“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资源,协调辖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开放体育文化阵地,开展亲子阅读、亲情陪伴、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家庭互助交流关爱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主动配合学校依法依规严格管理教育学生,更加重视学生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贵州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用心为孩子打造温馨港湾,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抓好学校培育 助推多元发展
  带着满心的期待和兴奋踏入学校的开心农场,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映入眼帘,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小菜苗变成嫩绿的卷心大白菜,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随后,同学们分年级、分小组进行采摘,不一会儿,便收获了满满一箩筐。
  这是今年开学第一周,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绥阳县旺草镇万亩油菜花地,来自旺草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在“花间集市”吆喝着,把自己闲置的玩具、学习用品、手工制作品、艺术品、劳动教育成果等拿到“花间集市”义卖,场面非常火爆。
  而在位于月亮山腹地的从江县下江镇中心小学,孩子们最期待的是参加学校开设的合唱、舞蹈、数学思维、阅读、绘画、球类等特色课程;在榕江县古州四小,尽情奔跑在足球场上,任汗水肆意流淌,则是学生最享受的时光;在三都自治县第三中学,学生们在“未来教室”体验丰富的科学探索课程,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
  作为教育主阵地,学校如何充分发挥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一直以来,全省各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推动劳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结合学生实际、学校资源、师资专长等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搭建校内多元劳动教育平台。
  此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扎实开展好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等教育。不断强化青少年校园培育,持续巩固“双减”改革成果,持续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书法、非遗技艺、艺术表演等系列活动,积极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汇聚社会力量 守护美好未来
  4月3日,清明节到来之际,凤冈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李银花正忙着走访,向未成年人宣传安全出行、防火、防煤气中毒、安全用电等知识,提高孩子和监护人的安全意识。
  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强化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每到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节点,凤冈县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都会联动多部门组织对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童伴妈妈)等基层儿童工作者进村入户,零距离宣讲提升关爱服务工作质效。同时,为打通关爱保护农村儿童的“最后一公里”,凤冈县还建立了村级儿童福利服务和活动场地——童伴之家,配备包括基础设施、图书、玩教具在内的标准化物资,定期组织亲子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阅读、绘画、手工、户外球类运动、棋类等日常活动,为留守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团体协调合作。为此,我省民政、教育、公安、卫生健康、司法、检察、法院、团委、妇联等部门通力合作,实现保护协调机构全覆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大网格体系基本建成,各项工作有序铺开。
  在修文,该县妇联、县人民法院、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联合在贵阳中科工程技工学校开展了一场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活动,通过举例子、讲事实、摆道理,引导同学们培养良好品行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三穗,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以春季新学期开学典礼为契机,走进三穗中学开展“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预防和减少涉学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罗甸,该县关工委组织“五老”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帮助困境青少年,联系爱心人士捐赠助学金,切切实实把温暖和关怀送到孩子们的心坎上……各地通过开展一系列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治理和专项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呈现出学校“时时育人”、家庭“事事育人”、社会“处处育人”的良好局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