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岑巩县法院:
用司法护航民族团结进步
  本报讯(通讯员 王雪茜 记者 廖尚海)近年来,岑巩县人民法院探索“123”工作模式,全力保障民族团结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织密“一张网络”,凝聚解纷合力。岑巩县人民法院聚焦全县涉民族案(事)件,提升法官解纷效能,高效运转“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调解一张网。
  线上力促诉源治理数字化发展,依托“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开通“诉讼服务”“人民法院在线调解”等数据功能,达到“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
  同时,引导群众在网上申请立案、财产保全等,用法院“小程序”“小服务”解决群众“大事件”,减轻法院立案数量,为群众节约司法成本。
  线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充分发挥“专业+行业”调解优势,将人民调解与行业调解相融合,筑牢诉调对接工作联动体系,形成警调、民调、专调、诉调“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
  强化德治教化与民族习俗相结合,邀请德高望重、明事理的“寨佬”、族佬、乡贤等参加庭审或调解,充分发挥“长者效应”,多方合作、多元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统计,2023年岑巩县人民法院完成电子送达867件次,“指尖”诉讼服务2178次,“云上”开庭、调解782件次,全年共有1186件案件纳入诉源治理,成功化解875件,涉及人民币金额1.26亿元。
  用好“两个载体”,筑牢预防堡垒。岑巩县人民法院运用法治宣传载体,立足主责主业。在诉讼服务、案件审判中,组建法律服务团队,适时开展法治体检、法治宣讲进乡镇、进企业等活动。
  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刊载或转载法律法规和经典案(事)例,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民族团结与法治文化相结合的普法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高度自觉。2023年来,岑巩县人民法院开展巡回法庭审理16场次,法治进校园28场次。
  运用司法建议载体。强化“司法建议”预防作用,针对办案中普遍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和社会治理等突出问题,及时向涉案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便于职能部门采取预防措施,切实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2023年来,岑巩县人民法院向涉案部门及乡镇发出司法建议23份,司法建议回复率、采纳率均达100%,把潜在的社会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健全“三项机制”,保障长效运行。岑巩县人民法院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法治建设同安排、同部署,纳入单位“一把手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做到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
  其次完善理论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干警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形成党组带头学、支部跟进学、干警主动学的学习氛围。
  再则完善人才培育机制。针对案多人少,工作压力大的现状,岑巩县人民法院以业务素质为抓手,大力培养一批政治硬、业务强的司法队伍。目前,岑巩县人民法院已成功培养双语法官2人,36岁以下优秀青年干警25人。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