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本报讯(通讯员 周青)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聚焦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以下简称“侦协办”)工作机制实质化实体化运行,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推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落地落实。2023年以来,认罪认罚适用率由81.7%上升至89.1%;提前介入率、监督立案率、监督撤案率同比分别上升88.5%、56.7%和41.8%,纠正漏捕漏诉率同比提升67%。
建立“常驻”模式,狠抓机制建设。以该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与七星关公安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双主任”负责模式,派驻3名员额检察官、3名助理检察官、4名书记员共计10人与公安机关法制大队工作人员组成“侦协办”,统筹与公安机关刑事检察工作,开展介入引导侦查、法律监督工作。现已联合公安机关或自行制定《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工作制度》《速裁办案中心集中办案制度》等8个制度机制。
设立速裁办案中心,实现繁简分流。“侦协办”下设速裁办案中心,以集中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集中公开听证、集中提起公诉“四集中”办案模式,设立三个速裁办案组,专门办理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认罪认罚的刑事案件,强化捕前分流,对符合适用速裁程序办理的轻微刑事案件,建议侦查机关不提请逮捕直接移送起诉,推动简案快办。
推动信息共享,抓好提前介入工作。通过“侦协办”与公安机关实现办案数据交换、共享,检察官每天进入公安机关办案系统筛查案件,将提前介入触角延伸至立案前,消除发破案环节监督盲区,把问题和分歧解决在报捕前,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此类案件分入“侦协办”速裁办案组,实现快捕快诉快判。“侦协办”成立以来,提前介入分流案件1900件,均提出引导侦查取证建议。
强化沟通交流,破解办案共识难。该院强化与公安机关沟通交流,定期召开检警联席会议,依托同堂培训、热敏案件会商等方式,对社会治安、刑事犯罪趋势开展分析研判,梳理双方在办理重点工作涉及罪名案件中存在的定性争议问题,最大限度化解意见分歧,现已与公安机关共同制定并印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盗窃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故意伤害罪、贩卖毒品罪、邪教犯罪6份证据收集指引。截至目前,开展会商、研判案件135件,对提前介入外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3件,召开联席会议3次、同堂培训2次。
延伸监督范围,抓好社会治理。该院以案件办理抓社会综合治理,定期分析等方式,发现、研判隐藏在案件背后的社会风险隐患,积极融入、参与诉源治理,不断拓展检察职能。向有关单位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3件,检察意见70份。同时通过巡回检察职能,查看派出所办案场所、接处警登记、案件办理是否规范,及时掌握发案动态、辖区治安状况,针对公安机关接处警执法不规范等30个普遍性问题,发出类案检察建议,目前已成功监督立案9件,监督撤案6件。
强化数字赋能,深挖监督线索。该院认真落实监督办案一体化要求为契机,强化与该院各部门之间、与行政部门之间的线索移送,扩大线索来源渠道,将立案监督、撤案监督工作融入日常。以大数据推动个案监督向类案监督转变,积极开发挂案清理模型和立案监督模型,统筹、分析数据,依法进行类案监督。通过挂案清理模型定期监督公安机关撤案,截至目前,监督立案196件,监督撤案10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