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旎旖的鲤鱼村一景。 见习记者 杨雨青 摄 ■ 记者 任莉
青山环抱,绿水绕村。走进黔西南州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蝴蝶公园里,老人悠闲地晒着冬日暖阳、孩童追逐嬉戏。在他们背后,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然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美丽画卷。
从曾经基础设施落后到如今阡陌四通八达;从曾经贫穷无闻到如今致富名扬;从曾经产业“一无所有”到如今“全面开花”……
“近10年来,鲤鱼村村民收入至少翻5倍,60%以上人家有小轿车。”说起鲤鱼村巨变,今年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田锦华这样向采访的记者说道。
“穷乡僻壤”迎来飞跃发展春风
从黔西南州兴仁市向北驱车15公里,约半个小时车程,就到达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刚过村风雨桥,一个红黄色标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格外引人注目。
位于兴仁市屯脚镇北面,全村1192户4980人,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以苗族居多,占总人口的70%,是个典型的民族聚居村。村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富集。
谁能想象,过去的鲤鱼村却属“穷乡僻壤”。
十多年前,鲤鱼村基础设施落后、村级党组织战斗力薄弱、产业发展一片空白,大部分村民仅仅依靠传统农耕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1年,鲤鱼村迎来了飞跃发展的春风。当年5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鲤鱼村视察,进农家、看真贫、拉家常、话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为鲤鱼村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鲤鱼村立足本地实际,结合屯脚镇“田园屯脚、康养苗乡”发展定位,共商确立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走上了一条以旅游发展为抓手、推进民族文化、农业产业同步发展的苗乡飞跃发展路子。
奋斗路上勇往直前的“领头羊”
田锦华是土生土长的鲤鱼村人。没有当选村干部前,他常常参与村里事务,热心帮扶邻里。
2013年10月,田锦华当选为鲤鱼村村委会主任。对鲤鱼村未来的发展,他既充满信心,又深感责任重大。
上任第一件事情,田锦华就带领村民打扫卫生。他认为,人要有精神,环境要干净卫生,才有创造幸福生活的激情。
在他带领和督促下,鲤鱼村村容得到迅速提升。
随后,带领乡亲建矿泉水水厂、成立“贵州苗西南饮品有限公司”、发展种桑、养蚕、制丝、织被产业链……乘着当年的春风,干劲十足的田锦华,和鲤鱼村村干部带领村民一路披荆斩棘,在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路子上,勇往直前。
群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这期间,面对不敢投身发展产业的群众,田锦华三番五次前往其家中做思想工作;对乡村产业发展心存疑虑的群众,他苦口婆心引导;对于因病返贫的村民,他积极对接保险公司申请防贫扶助保险,在网络上发起公益筹款等,帮助村民解决燃眉之急,带来生活的希望……
2017年,鲤鱼村与兴仁市一起,顺利脱贫。
与此同时,在田锦华的带领下,鲤鱼村乡风文明越来越好,产业也越来越兴旺,乡村治理越来越有效,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一个生态宜居的鲤鱼村渐渐呈现出来。
鲤鱼“跃龙门”乡村迎巨变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说起如今的鲤鱼村产业,山泉、龙虾、鲤鱼、蚕桑、枇杷、油茶……田锦华如数家珍。
以产业做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鲤鱼村旅游业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我们利用鲤鱼村地理位置、水资源和苗族传统文化等优势,打造鲤鱼坝子国家3A级景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田锦华介绍,2022年,鲤鱼村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人均增收1000多元。
奋进不息、未来璀璨。近年来,鲤鱼村积极探索“党建+”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正向“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康养宜居、休闲旅游”的美丽乡村迈进。
“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一个又一个烫金的荣誉称号,纷纷涌向鲤鱼村。
如今的鲤鱼村,群众腰包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越过越巴适,90%以上的家庭有摩托车,60%以上的家庭有了小轿车,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4323元上升到2022年的16200元。
数据无言,却胜有声。对于为之奋斗并见证鲤鱼村巨变的田锦华来说,这不正是他作为人大代表为人民最好的答卷么?
“唱起山歌谢党恩,鲤鱼人家跃龙门;群众一心跟党走,奔向小康好前程……”
鲤鱼“跃龙门”,乡村迎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