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用科学的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引领学生锻炼
  ■ 李英锋
  近视程度居高不下、肥胖指数不断攀升、体测数据明显下滑……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让社会各界产生焦虑情绪,人们开始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等可谓操碎了心。这方面的法律、政策要求、措施越来越多,越来越刚性。《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教育部要求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锻炼一小时;上海等地通过地方性法规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推动中考体育分值不断上涨,有些地方的体育分值已达100分;高校也普遍把体育科目列为学分必修项,有些高校甚至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游泳等体育技能……这些要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园体育教育的“上位”,也提升了社会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然而,揆诸现实,还存在着初中体育教育应试化、校外体育培训功利化、体育教育考核不连贯、教师或家长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学生体育锻炼方向模糊、体育兴趣缺失等问题。不少教师或家长担心学生的健康安全,不敢放手让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的体育锻炼,或怕体育锻炼耽误文化学习时间,影响文化课成绩,不愿意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很多初中生的体育锻炼都围着中考这根指挥棒转,体育锻炼只为中考周期服务,考哪项练哪项,随着中考结束,体育锻炼也渐渐荒废。在高中时期,学生的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且高考没有体育考试,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只停留在课程表上,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强度都严重缩水。而大学时期,尽管高校有体育课、体育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按要求严格进行体育锻炼,而是糊弄了事。
  笔者以为,应通过科学连贯的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引领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教育评价机制是学生体育锻炼的指挥棒、“兴奋剂”。前不久,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明确,从2024年开始,北京体育中考适用“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放宽优化了体育考试项目的满分标准。加之此前已实行的体育中考项目“22选4”,北京体育中考淡化了应试和分数色彩,减轻了学生的体育考试压力,也给了学生更多体育锻炼选择,有助于引导学生、家长和学校以更轻松、自然的心态回归体育锻炼的真谛,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锤炼学生体育技能,这对于体育中考改革具有示范引领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从中小学对某些体育项目产生了兴趣,掌握了体育锻炼的基本技巧,可能就会养成长期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其实,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应该针对学生各个阶段的身体发育特点,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同时,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公平性,建立适度宽松的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健康生活习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