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07版
发布日期:
莫富元:
用脚步丈量责任的“绿衣信使”

■记者 罗翔
  在龙里县,每天都有一位身着邮政绿的身影在大街小巷穿行,28年来风雨无阻,被人们戏称是“拼命三郎”,他就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贵州龙里分公司揽投部揽投员莫富元。28年的邮递路,莫富元骑坏过4辆自行车和6辆摩托车。
  “龙里县的乡间邮路蜿蜒进大山的褶皱深处。不通公路的那些年,山里的人们把寄托塞进邮递员的布袋里,有时是一双刚纳好的新鞋,有时是一纸薄薄的家书。从1995年起,17岁的我成为了这条邮路上的常客。”莫富元说。
  20多年来,莫富元始终怀着对邮政投递事业的热忱,无怨无悔地奉献着,服务用户超1000多万人次,保持“零失误”和“零投诉”的记录。
  每天早上7点,莫富元匆匆用过早餐,就赶到中国邮政贵州龙里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报纸分拣车间开始一天的忙碌,分拣报刊、整理信件,然后装车、投递。
  因长期分拣报纸,他的双手已经被油墨严重腐蚀,一到冬天就开裂。这样的工作循环往复,莫富元已经坚持了28年。
  “小时候,父母都是靠信件与在外求学的哥哥联系,每次看到邮递员路过都心生激动。”源于这份情感,莫富元17岁时,选择成为一名邮递员。
  从入职起,莫富元每天起早贪黑,从未享受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成为同事和客户眼中的“拼命三郎”。
  尽管投递任务繁重,但莫富元仍坚持将邮件、报刊亲手送到每个用户手中,而不是放到单位收发室了事。
  莫富元将自己的这种投递方式称为“零距离”服务,“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是也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零距离”服务让莫富元的工作得到广大邮政用户赞许,实现了“零投诉”。
  “小莫很不错,10多年投递我订的报纸从来没出过错,有时还给我读上一段。”老邮政用户解保田对莫富元赞不绝口。
  帮助一些空巢老人或腿脚不便的老人代取信件、寄包裹,倒垃圾、代购粮油,对莫富元来说是常有的事。
  日常的投递,虽然风里来雨里去,但在莫富元心中都不算苦差事,最为费心的还是让“死件”复活。所谓“死件”,就是那些无人认领和接收的信件。对于“死件”,按规定可以退回原处,但莫富元却坚持“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找到收件人”。
  28年的投递生涯中,莫富元没有退回过一个“死件”,最终都找到了收件人。
  2003年5月9日,一封从台湾寄到龙里县西关坡的信件,直到夜幕降临仍然没有找到收件人。当时的西关坡正在改造拆迁,不少住户已经搬走。为了将这封信尽快送到收件人手中,莫富元推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询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他终于找到了收件人,那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而寄件人则是她失散多年的兄长。
  “当我把信件交到她手中时,老人激动得哭了。原以为这辈子再也联系不上的亲人,通过这封信又重新取得了联系。”说起这件事,莫富元眼眶含泪,“我感触很深,一封信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一段感情,是连接千家万户的纽带。”
  28年来,莫富元平均每天行程都超过50公里。
  在做好投递工作的同时,莫富元还发挥自己所长,创新工作思路,让投递工作丰富起来。“遇到特产上市,我会帮助大家把家乡的农特产品寄出去,既扩大了产品影响力,又增加了群众收入,一举两得。”莫富元说。
  曾经有人问莫富元,为什么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邮递员的岗位上,他说:“17岁时我就爱上了这份工作,它承载了我的梦想。”
  28年来,他先后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榜,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黔南州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
  2023年,莫富元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莫富元一路走来,始终坚守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站稳人民群众立场,立足岗位工作实际,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把一封封寄托着殷切期望的信件、邮件,一份份承载着党的声音的报刊杂志投递给千家万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