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先锐
他来自农村,享受发展红利的他积累了资金,回到老家,种植了4800亩猕猴桃,带动了万名农户增收致富。他的心中装着父老乡亲、装着乡村发展梦。他叫舒红,来自于贵州省息烽县石硐镇中坝村,是第十五届贵阳市人大代表。
2003年的春节,25岁的“富翁”舒红驾驶着新买的小轿车从贵阳往老家赶。此时的他,踌躇满志,年少有为的他是曾经国家级一类贫困村——中坝村的第一个“百万富翁”。
驾驶新车回家,“就是为了在乡亲们的面前炫耀炫耀,满足虚荣心。”说到当年的举动,舒红毫不掩饰说。
现实却给了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结结实实的一棍。
“车只能开到镇上,而且到镇上的路都是凹凸不平的。”20年过去了,谈到当时的场景,舒红记忆犹新,停好车,步行5公里才到家。
走在崎岖不平的回家路上,想“炫耀”的心慢慢就被磨灭了,接踵而来的是内心的惶恐:为什么家乡这么穷?老百姓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房屋破旧不堪、到处坑坑洼洼,土地贫瘠不堪,严重缺水,村民仅仅靠种植玉米、洋芋等低效的农作物维持生计……曾经的中坝村留给舒红挥之不去的记忆。
穷则思变。
恶劣的生存环境让“走投无路”的舒红只得拼命读书。
1998年,舒红从贵州建筑学校毕业后,选择在贵阳一家私人企业从事IT行业。
“2000年的时候我就可以拿到3000多块钱一个月。”舒红说:“死活不回老家,穷怕了。”
工资虽然高,但是心中不踏实。“还是想自己干点事情。”闲暇之余,舒红一直关注着时事,一直在找机会。
2003年,赚了钱、结了婚、买了新车准备回家过年的舒红,却猛地发现家乡的落后,他开始思索着,自己是不是该给家乡做点什么?
“心痛啊,回老家来,曾经贫穷的父老乡亲依旧贫穷。”从2003年开始,村里面先后有30来人跟着舒红从事钢材销售、矿山安全、房地产等工作。
“光是带人出来打工赚点钱并不够,家乡的实际情况并没太多改变。”一直在发展,一直在思索。
2014年年底,舒江又一次回到老家过年,而这一次舒红三兄弟决定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情”:成立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石硐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组建工作组,以中坝村、大洪村为核心,流转了711亩土地开始种植猕猴桃。
到了2017年,舒红等人流转了石硐镇中坝村、光明村、大洪村、石硐村、高峰村、红星村、木杉村等七个村的4800亩地种植猕猴桃。
截止到2023年,在中康公司的带动下,石硐镇共种植了11000多亩猕猴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余人,近万名农户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
舒红说,自己当初“带领群众致富”的小目标差不多完成了,下一步就是要让“致富”可持续,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种植出优质的产品进入到市场,让公司盈收,让群众受益。
11月24日,在息烽县石硐镇中康公司猕猴桃分拣中心,40多名工人正在对猕猴桃进行分拣包装和发货。如今,随着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公司返聘涉地农户在园区务工,分拣工人小孙家流转了4亩多地在公司,每年土地分红、园区务工等收入有四万多块钱。
十一月的石硐镇中坝村,青砖白瓦温暖着这个冬天的寒意、干净整洁的道路延伸到每家每户。如今,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各种荣耀纷至沓来,2021年2月25日,石硐镇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中坝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