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六盘水人大:立法守护“水墨画卷”
风光旖旎的盘州市新民镇万亩梯田。

■ 通讯员 田胜平 赵坤
  六盘水市地处滇、黔两省结合部,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气候十分宜人,夏季月平均气温仅19.7℃,是消夏避暑的天堂,有“中国凉都”的美誉。
  生态保护立法先行。“自2016年被批准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了《水城河保护条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这个优势,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侯美传说。
  碧水保护 有法律“红线”规范
  秋日的水城河,河水清幽,碧波荡漾,游人如织……
  “良好的水域生态,得益于坚强的法治保障。”六盘水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君隆如是感慨。
  水城河是六盘水市的“母亲河”。由于河道穿过中心城区,然而之前,由于沿岸厂矿多、河道堵塞、水体污染严重,曾被称为“垃圾河”“臭水沟”。
  为加强水城河的水体、设施和景观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016年12月28日,六盘水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并于2017年3月30日经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对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市人民政府、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对水城河水源地、水体、河道、滨河绿地实行永久性保护;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等行为”……提到亮点,六盘水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杜梅如数家珍。
  从此,碧水保护不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法可依。“我们还制定了《六盘水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防治饮用水水源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此外,《六盘水市六枝河保护条例》已于今年6月28日六盘水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待报请批准后施行。”吴君隆说。
  景区开发 有法律“专章”约束
  韭菜坪素有“贵州屋脊”“中国野生韭菜——多星韭之乡”之称。每到花期,成片的韭菜花将大山“染”紫,被誉为“地球的蓝宝石,东方的普罗旺斯”。当下正值盛花期,前来观日出、赏云海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了解,韭菜坪有大小之分,分别位于毕节市赫章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了共同保护好景区旅游资源,区域协同立法成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2022年12月1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六盘水、毕节两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韭菜坪景区共同保护的决定》。2023年3月1日,《六盘水市钟山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毕节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同步施行。这是贵州省采取“共同决定+条例”模式跨市协同立法的首次尝试。
  在保护与利用方面,规定在景区内,禁止擅自采挖、迁移运输及损毁多星韭,私埋乱葬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擅自进行新增摩崖石刻、碑碣、雕塑等行为。
  在协同与合作方面,明确六盘水市、毕节市人民政府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协调解决规划统筹、建设协商、旅游协作、应急联动、交通互连、综合执法等有关事项,促进资源整合与效益集聚。明确六盘水、毕节两市人大常委会协商建立协同监督机制,加强对景区保护和管理的监督,共同保护利用好“贵州屋脊韭菜坪”品牌资源。
  同时,在规划与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也列出专章进行了明确。
  “决定+条例”实施后,根据相关规定,六盘水、毕节两市还建立了共同开发协作发展机制、联动机制、协同监督机制,实现跨区域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治。
  值得一提的是,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还加快了乌蒙大草原景区的立法保护步伐。该景区地处六盘水市盘州市,是全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草场,总面积17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500多米,是国家4A级景区。截至2023年8月底,共接待游客54.01万人,同比增长38.53%。
  “近年来,由于景区游客快速增加、群众过度放牧等,草场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局部地方退化严重,立法保护迫在眉睫!”杜梅说,2023年以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了《六盘水市乌蒙大草原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拟纳入2024年立法计划,努力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大气污染防治 有法律“药方”诊治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怎么防?大气环境如何保护和改善?这都是长久以来大气污染防治的痛点、难点。
  资料显示,2018年3月23日至2021年12月2日,六盘水市曾创下了连续1350天空气优良率100%的纪录。而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的重要因素。
  2023年8月24日,六盘水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六盘水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待报请批准后施行。
  该条例共31条,及时回应了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如明确了机动车排气污染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的概念、认定标准,确定责任主体等;明确了污染防治的方法、手段等。
  杜梅介绍,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方面立法,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环保立法体系,保护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为重要的是,从立项、草案起草到征求意见、草案审议,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机动车检测机构、石油经营企业等,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许多群众的心声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法律条款。
  与此同时,针对山体保护管理职责不清、沟通协调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对违规行为处罚的依据不足等问题,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出台了《六盘水市城市山体保护条例》,从适用范围、职责确定、制定规划、保护措施、修复治理等方面,厘清了各部门在山体保护管理中的具体职责,理顺了山体保护管理的体制机制,规范了山体保护管理的行政行为。
  “良法贵在落实。”侯美传表示,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把立法与释法宣传、法律监督融合贯通起来,宣传好、施行好生态环保系列法规的要求,为六盘水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