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公安局南部案件侦查中队揭牌仪式。 上门服务群众。 窗口服务。 着力提升队伍建设。 ■ 通讯员 阳祎 兰兴 记者 郑滔 付先锐
六盘水市水城区公安局聚焦省公安厅党委“八大警务”和市公安局党委“一二三四五”“一年五行动”安排部署,在水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改革创新,踔厉奋进,积极构建“七大格局”为平台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创新探索建立“亮警”行动新型警务模式,即水城公安“亮警”行动,全方位、全时空、全要素“亮警”,着力把机制改革的优势转化为“七大格局”运行的实战效能。水城区公安局扎实开展“万警进万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专项行动、道路交通“护安保畅”专项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为水城区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2023年以来,水城公安“亮警”行动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拓展,实现了警务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治安防控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内部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为水城区创造了平稳健康的社会环境、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践行“忠诚警务”做强“党建亮警”
聚焦党建引领警,实施“党建+队建”育警新模式。水城区公安局着力基层提振,持续“强党建、抓队建、增活力、激潜力”,推动党建、队建、业务深度融合发展。
“党建+联盟”聚合力。针对辖区“人财物流动大、地企矿企纠纷多、矛盾交织复杂”的治安特点,水城公安以“支部联建、党员联学、服务联动、示范联创”为目标,建立“派出所+机关、派出所+社区、派出所+学校、派出所+医院”等多个跨领域党建联合体,形成了联动上级“搭天线”、联动部门村居“接地线”、联动服务群众“牵网线”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用“红色引擎”引领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党建+示范”筑堡垒。各党支部书记切实发挥“头雁效应”,打造“纠纷能调解、案件能处理、疑难能攻关、服务能满意”的“四能班组”,派出所坚强战斗堡垒进一步筑牢。
“党建+文化”促团结。牢固树立共同奋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深入开展“知所史、晓所训、明所志”教育,不断激发党员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持续推进“身边榜样”评比活动,着力培育勇于担当、荣辱与共、奋勇争先的团队精神。
践行“强基警务”做好“村居亮警”
聚焦基层难点堵点,完善“硬件+软件”建设新路子。水城区公安局着力基础提质,不断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
不断推动派出所标准化建设。对照派出所标准化建设规范标准,阅览室、党建活动室、洗衣房等“五小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满足“民警一人一间房、辅警一人一张床”的基层值班备勤需求,备勤休息用房设立独立卫生间、食堂达到餐饮行业标准要求的建设标准。
做实派出所“一村一警”建设。规范化建全建齐全区180个村居(社区)警务室,“一村一警”全覆盖,在基础管控中心的闭环指挥下,完成“六要素”全量采集工作,运行风险隐患摸排机制,精确制导社区警务、精准预防风险研判,派出所防范风险隐患的敏锐感知和动态掌控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织密了重点人员管控网、重点物品监管网、矛盾纠纷联调网,源头预防重点领域风险。乡镇交通协管员全部配备到位,进一步夯实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触角。
优化派出所实战业务培训体系。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教什么”总目标,紧贴实战,充分利用组织联结、党员联学、活动联办、示范联创以及归口业务、攻坚行动、警力调度以及服务保障支援的“四联建四支援”党建共建机制,采用“请进来”培训模式,及时补齐业务素养短板;采用“强起来”交流模式,针对一段时间业务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隐患,及时扯袖子、补缺漏。
践行“改革警务”做活“精准亮警”
聚焦基层实用实效,探索“协作+联动”主防新办法。水城区公安局着力破解警力不足导致“主防”沉不下去,“主战”无所支撑的瓶颈短板。
“中队+村居”释放“主防”力量。立足辖区刑事案件发案规律和特点,结合警情数量、地域面积、发案特点及居住人口范围、治安复杂程度、出警办案效率等实际,按照体制不变、结构重组的基本原则,打破部门警种及派出所的建制束缚,在南部发耳镇、中部阿戛镇、东部老鹰山街道办等片区成立案件侦查中队,将打击触角延伸至基层。在水城区公安局的统筹下,开展刑事打击工作,驻村警务搜集的信息线索,条条有追踪、件件有反馈,打击工作中反馈的风险隐患,处处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景区+所队”互补“主防”资源。以“党政引领、属地管理、平时分散、用时集中、重点治理”为原则,形成以“信息共享,建立平安联创协作机制;统一指挥,建立治安热点联治机制;合理布警,建立景区联勤联防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片区联动机制,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随着客流量动”的旅游警务新模式,景区连续两年实现“零发案”。
“宣防+服务”提升“主防”战力。针对节假日、避暑季、滑雪季等人流量陡增的时段,在景区设立“反诈小站”“党员服务岗”等,既宣传了反诈知识,守住了群众的“钱袋子”,又服务了游客,成为了康养水城建设中的一张公安“名片”。
践行“法治警务”做优“四维亮警”
聚焦基层执法质量,构建“固本+扶正”法治新模式。水城区公安局抓实源头管控,把牢第一关口,让人民群众在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充分依托水城区公安局“送教式”“点评式”“辅导式”“跟岗式”“四维一体”执法培训新机制,不断提升全所民辅警学法用法能力。
所内实行师徒制,由一名业务骨干民警带一名新警,实行师徒任务共担、责任连带、考核同步,把执法培训课堂搬到实战中开展教学,从接警、处置、案件办理等全流程进行“传、帮、带”,缩短青年民警工作的磨合期、适应期。
形成以综合指挥室为核心的警情、案件管理新模式,指定经验丰富的民警担任法制监督员,通过巡查、研判、通报的模式,系统化梳理执法环节中的漏洞和缺陷,及时督促整改,严把案件质量关,细化涉案财务和案卷管理。综合指挥室设立案管监督岗,通过网上巡查、网下督办等方式不断强化“警情、人、案、物、场所、卷宗”的全流程监管,严守案件过程审核和出入口监管,实现了执法环节“流水线”作业和执法质量全流程掌控。
践行“预防警务”做实“昼夜亮警”
聚焦矛盾不上交,创新“联调+共治”化解新路径。水城区公安局树牢主防理念,着力防风险、降警情、控发案、护稳定。
完善多色预警提升“防控力”。将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按照风险等级和类别分属标注为蓝色、黄色、红色3级20类,实行风险评估、推送、督导、跟踪、回访闭环管理,推动责任主体第一时间化解清零。
强化联调联处提升“化解力”。依托“警村企”“三所(庭)”联动机制,组建“镇级”“村居”“企业”3类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入所机制,构建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三调联动”格局。
打造云上调解提升“掌控力”。针对当事双方外出调解难的问题,开通“云上调解室”,实行线上搜集、线下核实、云端受理、云上调解,实现调解工作从“面对面”向“屏对屏”转变。
践行“智慧警务”做专“科技亮警”
聚焦智能水平提升,优化“管控+智控”赋能新模式。水城区公安局坚持向科技要警力,推动“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
做强最强大脑盘活警务神经末梢。健全完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9个情报指挥分中心,打防管控效能全面提质增效。
用好移动警务终端提升单元作战能力。巡逻防控和接处警民警100%配备移动警务终端和4G执法记录仪,在极大方便了数据采集核查的基础上,还可根据警情需要和区域治安形势状况,通过对讲机、终端以及微信、钉钉等APP统一下达指令,就近调警、动态调警,以快治快,做到指令必达。
主动融入数字乡村打通数据壁垒。在社会基层治理理念指导下,集聚了人口及相关的家庭人财物等数据、产业分布及产值数据、人才资源数据、车辆数据、商铺经营数据以及农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基础数据,水城区委区政府投入1.2亿元建设“雪亮工程”,构建了“探头站岗、物联放哨、鼠标巡逻、数据预警”的数字智慧系统,智慧安防水平得到提升,海量数据的注入为分析研判提供了强大支撑。
践行“民生警务”做精“青枫亮警”
聚焦平安不出事,构建“群防+宣防”安防新格局。水城区公安局坚持打防并举、整体防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深化义巡机制,提升群防质效。组建由网格员、联户长、企业及学校安保力量等组成的“义巡”队伍,围绕企事业单位安防、平安村居建设等工作,开展“联巡、联防、联宣、联控”。
开展“青枫计划”活动,集聚防控力量。基于“假日义警”夏令营,创新提出“青枫计划”,引导广大青年投身于社会基层治理,为“平安水城”建设凝聚了更广泛的青年之力。
践行“服务警务”做细“云上亮警”
聚焦服务不缺位,坚持“微观+宏观”服务新模式。水城区公安局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科技+人力”,小界面实现大服务。依托云上网上警务室,推出“信息预填、预约优先、材料预审”三大服务功能,实现“小界面大服务”,确保群众办事“只跑一次”。针对老弱病残孕特殊人群,推出“云上帮办”,“不见面”也能“办成事”。
“线上+线下”,24小时服务不打烊。实行“错时、延时”工作机制,根据辖区居民实际需求,及时调节工作时段,让群众在非工作时间也能到派出所办理业务。推出一次性告知和一次性办结、提供预约、代办、上门等服务,设置24小时自助办证机,实现了随到随办、自助办理。
“微信群+微视频”,警民沟通零距离。顺应群众指尖上生活的要求,推出“指尖警务”服务,同频共振奏响警营最强音。
水城区公安局以“亮警”行动为抓手,以“锻造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立足新起点、提振精气神,奋力开创水城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