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检爱”护天门 留住“根”和“魂”
多部门在天门村共同开展古村寨保护工作。

检察干警对古树名木进行摸底排查。

天门村风雨亭。

“检爱古村”工作基地守护天门村。

检察干警对村内的一颗菩提古树进行摸底登记。

检察干警和天门村唢呐制作者进行交流。

检察干警深入村内查看住户安全情况。

水城区检察院在天门村设立的工作室一角。

工匠展示水城布依族唢呐制作技艺。

  ■ 记者 郑滔 付先锐 
  编者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六盘水市水城区花戛乡天门这个小小布依村寨里,曾面临传承千百年的吊脚楼被砖混结构代替、上千年的大树可能被砍伐的危险,水城区人民检察院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水利、林业、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及时止损。村支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定规矩,要政策,找项目,修路、留屋、护树……共同开展保护古村落行动。
  如今,走进千年古村天门村,清一色的石板铺路,干净整洁的吊脚楼,井然有序的农家小院,高大挺拔的参天榕树,悠闲自得的村民,一副安居乐业的富美乡村跃然纸上。

  沿顺着流淌千年的牂牁江逆江而上,来到水城区花戛乡天门村。
  天门村,坐落于北盘江大峡谷岸,距离水城城区约140公里,悬崖之上,绿树丛中的天门,是一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布依族古村落。走进天门,仿佛穿越了时光,进入了梦境,悠远的历史岁月和文化记忆在这里深深沉淀,静谧而久远。古朴干净的石头小道,布依风情的吊脚木楼,沾着雨露的芭蕉林,枝繁叶茂的菩提树,吱呀作响的织布机……
  曾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赚钱、长见识。返村的青年人再次面对传承上百年的居住环境,心生疲倦,决定换一换。于是,一车车钢筋混凝土慢慢将底层养猪养鸡,二楼食住的吊脚楼给替代成了钢筋混凝土。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全村6个村民组的建筑一小部分已经“四不像”了。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为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水城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专项监督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作用,着眼服务大局,以专项监督为抓手,多举措督促对传统村落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进传统村落全面保护和发展,助力宜居美丽乡村和康养水城建设。
  2022年4月6日,水城区人民检察院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向水城区林业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保护古树大树的职责。同时,为提升检察建议质效,检察长多次向区委主要领导汇报、带队主动到区林业局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挂牌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协助林业局解决挂牌保护、整改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
  2022年4月12日,水城区人民检察院同时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花戛乡人民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对天门村履行监管保护职责。
  水城区人民检察院及时启动公益诉讼办案程序,于2022年10月19日对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立行政公益诉讼案调查,并积极开展诉前磋商,制发送达《磋商函》《事实确认书》以及《磋商意见书》,通过开展诉前磋商督促其依法履职,督促向38名“非遗”传承人发放非遗传承补贴10万元。
  2022年5月,水城区人民检察院根据办理的天门村系列公益诉讼案件改编,在天门村拍摄了传统村落保护主题微电影《天门》,讲述了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少数民族群众帮助配合下,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保护合力,将传统村落、特色村寨保护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中的故事。
  …………
  各部门闻令而动,找症结、解难题。
  泥路难走,那就地取材,全部铺上石板,延伸到每家每户;一楼养殖不卫生,那就修建集中圈舍,统一饲养大家的牛马牲畜,腾出一楼铺上石板,堆放农具等杂物,干净卫生;曾经的吊脚楼没有厕所,洗澡不方便,那就装上自来水入户,修建公厕,一个村民组两个,一头一尾,自来水冲厕,收集的粪水做肥料;古树统一登记挂牌,禁止砍伐。村委换届,交(公)章交树(数量)……
  水城区财政拨款对其中131栋吊脚楼进行了修缮加固,建设消防栓22个,敷设消防水管6公里,新建消防水池3个,落实天门传统村落消防巡查人员3名,有效解决消防安全问题。
  “水城区人民检察院、水城区经开区等相关部门,项目投入2000余万元扶贫资金,在天门村修建了广场,铺路,安装自来水,修建红米加工厂等。”现任天门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进说。
  文化等部门做好群众工作,消除群众顾虑,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针对布依族每年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在鸭场组修建大型群众活动广场。广场边,一株650年的参天榕树高大挺拔,默默守护着村寨的平安。每逢节日,百姓在广场上,在大树旁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祝愿人民安康。
  成果是显著的,如今,作为六盘水布依族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村落,天门村至今保留着织布、刺绣、竹器、牛耕等传统生产方式,以及酒令、唢呐、祭祀等传统民俗活动。天门村内,木瓦结构吊脚楼178栋,吊脚楼全部为全木结构,“修旧如旧”的吊脚楼重焕着生命与色彩,保护和传承着古村落的“根”与“魂”。
  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勤劳淳朴的天门人续写着天门村美丽的故事,而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荣誉,也在为这座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乡村,描摹着多彩的未来——2014年11月,天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入选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列、贵州省第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全国生态文化村……
  沿着石板路,往村子的深处走,一棵树龄超千年的菩提古树迎风挺拔,在阳光的照射下,真实又梦幻……59岁的村民陆胜贤在大树下编制簸箕,一个可以卖30块钱,一天可以编4个。他养了一条小狗,懒洋洋的在树下吐舌头,一只画眉鸟在旁边歌唱……天门人享受着此刻的一片祥和。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