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交安
第06版:消防
第07版:区域
第08版:理论
标题导航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促民族地区传媒教育改革
灵活就业形式的法律保护
如何做好新时代法治新闻报道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做好新时代法治新闻报道
■ 秦声
法治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类型,发挥着宣传法治、教育群众以及弘扬法治精神等多方面作用。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公众对法治新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也对法治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法治新闻报道是维护司法公正、推进法治进程、宣传法治理念的重要手段。
随着手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由此衍生的新媒体产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对新闻宣传提出更高要求。以往的法治宣传,主要通过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随着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法治宣传必须审时度势,研判受众对新闻传播信息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方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增强法治宣传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广泛性,让法治力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一、新时代法治新闻报道突出政治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法治舆论传播的根本指南,是法治舆论传播工作的灵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治新闻报道传播工作,才能确保法治舆论传播工作的正确导向,使法治舆论传播更具科学性、理论性和思想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法治舆论传播工作要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必须深刻把握“六个坚持”。此处重点讨论法治舆论传播工作中如何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
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法治舆论传播处于三者交集,法治新闻工作者肩负着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做好法治舆论传播工作的两大重任,要清醒认识自己的政治站位、职责使命,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法治舆论传播的政治要求,积极探索新时代法治舆论传播的实践路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掌握、所运用。
二、当前法治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第一,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报道严谨性不足。一些法治新闻报道片面追求传播效果,在新闻价值判断上出现了误差。在报道方式上采用高频度“狂轰滥炸”式的曝光。与此同时,随着法治报道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一些违反法律、违背社会公德的法治报道也随之出现,对于凶杀、色情案件的过程描写极其详尽,有的报道把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记录得一清二楚。法治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法治新闻报道时,要严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要盲目追求流量和发行量,要自觉维护法治新闻报道的严肃性。
第二,法治新闻报道服务功能不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法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公众对法治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法治新闻在通过提供法治信息为公众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法治报道应高瞻远瞩,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担负起新的工作任务。目前的状况是,关注事件或案件本身的报道较多,针对企业状况,着眼未来发展的少,脚踏实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系统法律服务的报道则更少。
第三,法治报道内容深度不足。法治新闻报道与传统的社会新闻之间存在不同,传统社会新闻是为传播新闻,而法治新闻报道则不仅要传播新闻内容,同时还要积极深入分析,并做好宣传,这就需要法治新闻报道能深度剖析内容。在新媒体传播时代下,大量快餐式的法治新闻虽将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但其背后的含义、人物的心理变化等都没有深入分析,这就导致受众对于整个新闻事件的实际了解不够透彻,不能引导受众正确的分析出新闻事件之后的含义,使得法治新闻报道中的警示作用无法得以发挥。
第四,法治新闻记者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淡漠。在法治新闻报道中,记者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法治新闻报道结果。部分法治新闻记者缺少法律知识储备,导致在法治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出现发表内容不专业的情形,影响新闻传播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密的法治新闻报道,若因记者法律意识淡漠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则更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法治新闻记者除了需要遵守新闻报道的保密纪律外,还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仅对可以播报的内容进行报道,不要超过播报范围。尤其在案件完结之前,不要报道一些影响案件进展或产生导向的内容,避免出现舆论影响。
三、如何做好新时代法治新闻报道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法治新闻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的是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要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引导统一起来,把实现服务大局和服务群众统一起来,通过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及事例,有针对性地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法律问题。在舆论引导上,既要讲究策略,又要把握时机,不断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使法治媒体成为人民群众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在进行法治新闻报道时,要大力宣传依法治国中涌现出来的蓬勃进取精神和昂扬向上事迹,引导群众尊法守法、推进法治建设。要勇于直面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对社会丑恶现象不回避、不掩饰,做到舆论监督积极有效、分寸得当、激浊扬清。还要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事物进行积极探索,对事件进行深层次解读。
讲好法治新闻故事。讲好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也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俗话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法治新闻记者要讲好“法治故事”,就需要挖掘一手素材,深耕脚下“土地”,确保法治新闻报道内容真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问题;在法治新闻报道中,讲好故事的难点在于怎样把系统和专业的法律知识转变成大众容易接纳且理解的形式,这就需要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报道。首先要提升新闻报道标题吸引力。融媒体时代注重引流,尤其是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形势下,若没有一个好的标题,即便内容再好也难以产生吸引力,缺乏关注度。通过趣味性标题和深度标题的设置,让受众产生浏览的兴趣和想法,锁定受众目光。其次要运用生动案例增强大众理解。法治新闻报道工作相对其他新闻报道缺乏趣味性,为了增强大众理解,将抽象复杂的法治报道形象化和具体化,可以通过案例形式进行报道,提升大众法律认知。
善用融媒体传播手段高效传播。优秀的法治新闻报道必须要适应当下融媒发展趋势和新媒体语境,打破传统报道思维,做到“内容为王、渠道为魂”。一方面,通过生动的新闻事件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还要有符合传播规律、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改变单一、生硬说教,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更多地在新媒体上发力,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抢占流量,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内容向群众展现法治新闻,扩大法治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同时采取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增强群众与媒体的粘性,提升宣传效果。一是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设置群众来信、留言专栏,让群众把身边事、自己关心的事反映给媒体,这样既可以增加新闻素材的来源,也可以让群众更多地关注媒体。二是可以采取微课、微信群等形式,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律师、法官对专业法律问题、热点事件进行直播讲解,向有相关需求的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从而在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