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促民族地区传媒教育改革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传媒教育的启示
  ■ 黄丽娜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此次会议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新的文化使命,指出了文化工作的原则,构绘了“七个着力”文化工作方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新征程传媒教育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改革与发展指明了道路。
  民族地区传媒教育不仅肩负着民族教育发展的使命,还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培养高素质新闻宣传人才的重责。当前,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新时代宣传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民族地区传媒教育守正创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人才培养上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保障。
   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论述对新闻宣传人才队伍的政治素质与政治品格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族地区传媒教育需坚守民族工作、教育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多重使命。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项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线。民族地区传媒教育和人才培养需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身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将其作为传媒教育改革的主线主要体现在培养体系构建的方方面面。首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尺,全面构建民族地区传媒教育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维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上,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生态圈,在教学设计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着力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宣传文化工作和重大需求。
  其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民族地区传媒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作为传媒教育的价值内核与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核心关切,应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培养体系的核心与首要目标,并贯穿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始终。同时,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民族地区传媒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二、以知行合一为理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对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着力”论述要求民族地区传媒教育必须培养业务精湛,且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全媒体应用型人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此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国家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先锋的传媒教育理应主动应变求变,于变局中开新局,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于地方民族院校而言,需以知行合一、实践赋能为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知民族地区、懂民族地区,同时又具有精湛新闻传播实践能力的卓越新闻宣传人才。
  在传统传媒教育中,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而成果导向的实践教育模式能够突破学界与业界、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传播行业需求之间的隔阂。因此,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成果导向教育模式融入民族地区传媒教育中,不断提升民族地区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一方面,在传统的传媒教育体系基础上,去糟取精,通过实践赋能培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新闻宣传人才。课程建设方面以“大地论文”为基石,强调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习项目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项目来提升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项目目标式教学,打造特色新闻传播课程群。课程教学围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为实践目标进行设计,要求学生围绕项目进行新闻策划、采编和内容制作,以增强学生学习“价值感”。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让学生在民族地区鲜活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场景、乡村振兴场景中去感受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政治素养和政治品格。
  三、以守正创新为方向完善人才培养评估机制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对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三个方面的“着力”论述要求民族地区传媒教育与人才培养必须守正创新,加强文化创新素养和国际传播能力培育。
  首先,民族地区传媒教育与人才培养应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技术的结合与发展,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通过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以及与现代传媒技术的融合问题来提升文化创新素养的培育水平。
  其次,民族地区传媒教育与人才培养要服务于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首先,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创新能力,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通过深入探究文化现象、传播规律和产业趋势,为文化政策的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其次,人才培养要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民族地区教育与人才培养应在信息传播、数字技术、新媒体等领域取得科技创新优势,以推动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创意化方向转型升级,提高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民族地区传媒教育与人才培养应体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人才培养应该注重推动新闻宣传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以及跨文化传播能力。通过打造多语种支撑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矩阵、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等手段培养能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民族地区对外传播能力,更好地向世界传播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秀实践。
  (作者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