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交安
第06版:区域
第07版:理论
第08版:文艺
标题导航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生态
用法治保护非遗文化 让民间刺绣更出光彩
多元融合理论课堂教学新模式探讨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元融合理论课堂教学新模式探讨
■ 安金钰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填鸭式”教育或是“教师主导型”课堂使得学生学习极为被动,僵化的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且极大限制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需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上应有自己的新观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
在本科阶段的学士学位的培养,虽然学习的重点是能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高,但此模式极易导致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单纯的一种思维模式让理论教学的吸收效果极为欠缺。
例如,材料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材料物理》时,会因为对学科的不了解而失去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理论课上老师在讲解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时,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缺课,以致此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可能不及格,或是及格却对其知之甚少。即使我们老师尽量地结合前沿热点问题以及实际工程案例情景模拟讲授,虽然可以让课堂效果有所提升,但还是有极少部分同学不愿积极融入。
例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重要的专业课程《燃气供应》时,尽管老师已在备课教案阶段设计各种工程案例或是模拟场景,但因仍是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虽然能提升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好奇心,但却还是会有少部分学习意识极不主动的学生,没有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导致班级最终平均成绩以良或中两等级占比最大,因而还有极大的改善空间,特别在针对带动基础较差同学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据老师和同学们观察,理工科的很多专业课程或是专业基础课程均采用理论授课为主,其方式主要包括讲授式、展示教学、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教学法。采用上述理论授课模式均由一个共同特点即以老师为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很差,特别是纯讲授式教学法和展示法,如果采用多媒体方式且选题新颖,效果会较好,但在课堂上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只有好学或是基础较好部分学生能积极融入并高效吸收所讲授的知识点,而基础较差的同学,仍然是无法自主思考或扩展,极个别同学甚至直接充耳不闻,不求甚解。
讨论和任务驱动方法中通常会带动大部分同学的能动性,但组织和指导的主体仍是老师且以设定任务或是老师权威进行督促的课堂教学,依然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目前,教师们也提倡多技术融合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将设计好的课件发布在特定的网站比如校园网,结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好的课件,利用Web网络技术和超链接,发布组织共享教学资源。有观点认为,此方法还可通过对深度融合的路径进行分析选取,基于“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交叉模式实现。
鉴于上述近十年的授课经验,笔者在近两年的授课中探索式提出了“多元融合理论课堂教学新模式”,本质是将模拟与实验巧妙地融入到理论课时,能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能动性,同时可极大提升课堂互动性,让同学们能主动吸收基础理论,通过思考理解其精髓,扎实掌握其基本原理、规律或机理。实践此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环节:选取经典案例、设计模拟效果和讨论实验数据,三个环节都必须围绕本课时所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设计扩展。
通过多元融合理论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学实践发现,在此模式实践过程中必须进行动态优化设计,否则极易导致同学们在规定的课时内没有掌握重难点基础知识,没有侧重地学习一些较为浅显或是偏离教材的软件操作,最终达不到融合加深理论知识掌握的目的。因此,基于教材重点知识点,准确优化课时分布,巧妙设计对应教案,以达到符合高水平本科生的培养标准。融合模式优化主要针对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偏离重点理论和课时分配不均这两个问题,尝试通过课时流程设计和注意事项归纳两方面,在已有和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还可以不断按此流程进行改进完善,定会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同时,课时优化设计的动态性高速极为关键,由于每个同学课上接受知识进度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模拟结果、实验过程或是理论学习在不同学生身上的结果差异加大,如果不及时调整课时安排,会加大此差距,导致中下的同学跟不上,以致为了完成任务抄袭或是不假思索地人云亦云。
因而,课时设计不是在开学前,依据教案或是老师一人自主设计后就固定不变,而是要在关注全体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下,进行实时调整,比如2个月课时的课程,至少一个星期要调整一次,以保证后续重要知识点的教授效果。同时,还要课后和课堂随时关注同学们的交流疑问,提倡同学们积极反馈,反馈越多的前提下,才能让融合教学模式避免出现上述学生应付敷衍、接受知识正态分布的学习趋势,尽量避免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因为自身前期的实施储备不足,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对现在或是今后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以最大限度全面提升班上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另外,多元融合教学模式优化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要求老师的知识体系要全面,且备课时间相对较长;要根据同学们整体的基础,适当进行时间的控制和调整;选取的案例要有趣,激发同学们的兴趣;需要同学们课堂前必须预习,特别是实验数据的整理和模拟软件的安装,因为有很多模拟软件的安装容易出错,如果课堂上现场安装模拟软件,可能一节课就只能安装一个软件,影响后续课时安排;同时,课上通常有同学会提前获得成果,可采用加分鼓励方式,让他们进行分享,安装极域课堂等互动软件,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很好地带动课堂积极性,此外,此方式的成效最终也取决于是否有硬件设施配备较好的机房或是学生们至少有一台笔记本,不过对于理工科学生,笔记本应该都是标配,因为要做设计也必须使用相关的绘图软件完成相关的课设或是毕业设计。
总之,多元融合理论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表明理论课堂融入模拟操作和实验结果讨论,能极大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通过多方位知识扩展,将每位同学的各感官认知进行积极调配,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最大限度调动同学们积极思考,让问题驱动好奇心,通过任务动态调整和针对性难易设计,让好的和较差的同学通过互助讨论或是争辩探讨,结合较好的课中和课时评价机制设计,注意合理优化教师的辅助引导,让两极分化较普遍的层次不齐不良现象得以极大改善,真正实现多元融合的初衷,即在高效掌握理论重要知识点的同时,让班上每位同学的综合素质得到同步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