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乡村法治化建设
  ■ 吴世俊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在乡村法治建设,我们一定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于乡村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不断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乡村治理体系是否完善、治理能力是否提高,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处理乡村振兴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问题。法治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农村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大力加强普法教育和法治宣传,努力提高村“两委”和村民的法治素养,提升法律公共服务化水平,通过以案说法、法治讲座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乡村法治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乡村法治建设的发展,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当前面临着部分村民法治意识不强、法治知识缺乏等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全面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乡村法治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乡村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乡村振兴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是乡村基层治理和法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党的领导是乡村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在乡村,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加强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党建促乡村法治建设,把党建优势转化成乡村治理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成乡村法治建设成果。加强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提质增效。村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真正做到学法、用法、守法。基层党委要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激发主体活力,推动群众参与,提升乡村法治建设成效。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把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加强法治建设,这有利于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干群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法治建设。
   二、乡村振兴要坚持以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乡村振兴工作就是要以人民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法治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利益、化解群众民事纠纷,调解人民群众矛盾作为法治建设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说到底,就是要搞清楚乡村法治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们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群众的各种诉求,通过调研形成乡村诉求清单,再根据诉求清单研究法治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法治保障。
  三、法治乡村建设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乡村发展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能一盘散沙、随意指挥。我们要明确农民的权利和义务,村民享有什么权利,需要履行哪些义务,相关主体要按合同约定的内容来履行。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村“两委”可以鼓励村民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明确合同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让老百姓学法、用法、守法,使乡村发展进入合法合规的良好轨道上来,让乡村法治治理形式真正成为符合民心民意的治理模式、契合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
  四、提升乡村干部的法治素养
  加强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要努力提高乡村干部的法治素养,让乡村干部具备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乡村基层干部是法律执行者,在法治乡村建设方面起带头作用。提高乡村干部的法治素养,要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培训,提高乡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根据乡村干部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使其乡村干部在工作中能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办事,坚持将学法用法、依法行政。二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依法办事结果作为乡村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尊法、用法、守法,是否坚持依法办事,不触碰法律底线,是否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些内容都应作为乡村干部的考核依据。三是将乡村干部的法律素养作为干部选拔的条件之一。想要让乡村振兴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发挥有效性,就必须从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的提升的角度入手。对此,当地政府应当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选拔制度的优化,提高法律认识、法治思想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基层干部能够从根本上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准。积极为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四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开展政法队伍教育大整顿,加大业绩考核,对政治素养不高、法律职业能力水平低的人员要加强培训
  五、加快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
  法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经过专门知识的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普通公民一般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素养,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大量的农村纠纷急需专业的法律服务。受制于乡村落后的经济环境、偏远的地理位置和闭塞的交易文化,私人法律服务对农民来说极其昂贵且“不值”。因此,由政府对乡村直接提供或为其购买法律服务就显得尤为迫切。乡村法律服务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狠抓。一是完善法律服务场所建设。乡村需要配备功能完备、设施健全的调解室、法律书屋、法治讲堂;二是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政府要为乡村购买法律服务的人员,每个村至少配一名法律顾问,配有至少一名村法律顾问、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需要进行值班值守,建立矛盾问题台账,定期为乡村农民提供法律培训。
  六、培养村民的法治素养
  农民的法治素养是需要培养的,村民不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其行为就会超越法律的底线,做出侵害他人身或财产的行为。村民的法治素养决定了法治乡村建设的进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我们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培养村民法治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青少年,学校、社会、家庭要一起承担培养青少年法治素养的责任。
  简而言之,乡村振兴与法治建设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产业振兴是促进法治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和措施,法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要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全面升级、农民全体富裕,必须高度重视法治的重要性,依靠法治为乡村产业保驾护航,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