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交安
第05版:区域
第06版:区域
第07版:理论
第08版:理论
标题导航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浅析新时代国有企业形象塑造和传播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 陈芳媛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一代又一代充满奉献精神、胸怀远大理想的青年接续奋斗。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支撑,高校是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后备力量的重要阵地。进入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坚守政治立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的头脑、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在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抓住新生党建工作这一重点,以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厚植国家意识,以学生党建工作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结合“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展“四史教育”,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讲深讲透,帮助大学生立志修身,提高政治觉悟,提升政治素养,以党建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高校还应重视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征兵入伍工作,充分利用入伍返校的学生资源做好入伍宣讲,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触身边榜样,实现报国之志与爱国热情的传递。国家意识包含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责任意识。弄清楚“国家从何而来?凭什么能走到今天?”等问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结合党建工作厚植国家意识,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推动高校培育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当代青年。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推动鲜活的党建工作贯穿大学生生活始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首先应把好政治关,思想关,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改变党建工作“流程化”“过于严肃”的刻板印象,寓教于乐,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有活力的党建工作。通过“讲、演、做”等活动方式进行榜样育人,让有理想的人谈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讲好中国故事。开展“读经典、学理论、知时政”“主题观影学党史”“党团先锋帮扶”“典型故事会”等活动,确保学生党建工作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运用可观、可感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感官,不断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生动性和亲和力,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贯穿大学生的生活始终,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落地生根。
立足互联网发展新阶段,打造高校学生党建的“微阵地”。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人们的交流交往方式、信息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的变革。而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传统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党政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亟待改变。“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直面挑战,把握机遇,运用全新的网络思维,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学生信息的数据库,搭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意见的公共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丰富的数据,以辅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高效、科学完成。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信息化手段,加强网络学生党建平台建设与监管,才能以互联网赋能党建工作,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高校学生党建的“微阵地”。
以新生党建工作为重点,为四年的学生党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提升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效能关键在于做好新生的党建工作,走好第一步,为新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新生入校以后,应深入调查研究,为每一位有意向入党的大学生建立好思想档案,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行为特点、道德状况等进行跟踪了解。一旦出现思想滑坡,应及时了解情况,纠偏错误的思想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新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对于思想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应早选拔、早培养、早发展,为后续的党员发展把好关、选好苗。同时应培育新生党建工作系列品牌活动,围绕“立志、修身、感恩”等主题,结合党建工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感召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活动育人,为四年的学生党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推动通识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育人。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无我为本”“学贵得之心”等观念深刻揭示了精神提升的内在规律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阳明心学的讲授、传播,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深厚的精神力量,以文育人,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时代新人与文化共生共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的标识和优势。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中华文化才能永放光芒,历史与现实才能在文化上连成一脉。而通识教育是通过价值塑造、人类核心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来培养有良好素养现代文明人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是通识教育的应有之意。滋养心灵的阳明心学的传播将使得通识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相得益彰,实现协同育人。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