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煜(左一)配合医疗队为监测户上门种植疫苗。 ■ 记者 张斌
“在麻山腹地,我驻村两年,罗甸县木引镇木引村时刻浮现在脑海中,与村民的一言一行、带领村支部班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至今难忘……”8月中旬,记者对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一庭法官助理张旭煜作了专访。
张旭煜说,他从踏上木引村土地的那一刻,就把这里当成了家,融入农村、深入群众,把百姓冷暖挂在心头,将乡村振兴挑在肩上,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
把乡村振兴重担挑在肩上
2021年5月,由省高院党组选派,张旭煜来到罗甸县木引镇木引村任第一书记。木引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虽被誉为“水果之乡”,但自然条件落后,交通不便,木引村作为省高院的帮扶点,今年已是第6个年头。
“我深知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是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所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张旭煜始终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抓落实”,他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联系广大群众,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战斗堡垒。
驻村期间,张旭煜每月带领村支部班子,按时完成各项党建工作,积极调动村“两委”主动作为,圆满完成村级自治组织换届工作,还吸收了本村两名大学生进入村“两委”。村党支部党员占比75%,大专以上学历占比75%。带领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罗甸县级党组织书记“三比三评”暨“擂台大比武”等活动,使村级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为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成效,张旭煜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主动邀请省、市(州)、县各级领导,走进木引村调研指导,开展城乡支部联谊,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同时联系爱心人士,帮扶留守学生,进行长期教育资助。
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村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渠道,让群众得到了更好的帮扶,感受到温暖。群众对村“两委”认可度、满意度不断增强。
因工作实绩较为突出,木引村党支部被评为罗甸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罗甸县“标准化规范化五星级示范党支部”,同时被评为罗甸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把群众的事记在心上
在接受《贵州法治报》记者专访时,张旭煜说:“驻村帮扶的两年间,我深刻体会到,一定要把群众的事当大事,当成自家事。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群众也才会认可。”
“有一次,我带着村支书去找群众协商,看看如何抓好本村产业发展等问题,却遭冷遇。”张旭煜说,当时,群众甩出一句话“你们不要来找我们,来了我们也不会配合。”他从村支书那里了解到,原来是村里之前向农户们承诺的一些事未做到,也没有做好解释,导致群众不理解不配合。
“我们是来帮助大家办实事、做好事,你们有什么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大家坐下来、摆一摆、聊一聊、谈谈心,我们一定想办法做好。”张旭煜的一番话,群众们半信半疑。随后,他与村支书“一对一”的与村民促膝谈心。通过多次深入交流,村民们终于愿意把“心事”说出来。
五组村民罗文智说:“我家当年搞厕所时,村里承诺有一定资金补助,后来成了一句空话……”还有村民之间存在矛盾纠纷的,也一直未得到解决。张旭煜认真做了记录,与村领导商量,想办法帮助村民们解决了一件件急难愁盼的问题。
为帮助村民发展种养业,村里设法筹集资金,为木引村五组修建了1.2公里机耕道,村民们至今难忘、赞不绝口。
有一个帮扶对象令张旭煜此生难忘。一名韦刚的村民,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多年前,韦刚的嫂子与哥哥闹离婚,至今别而不归,哥哥带着一个小男孩,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韦刚因一起车祸双腿截肢,妻子离开了家,他带着10岁的女儿,与哥哥和父母三代6口共同生活。
走访到这个特殊困难家庭后,张旭煜无比同情这个家庭,带着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利用特困供养、项目帮扶等方式,全力帮扶了这个“6口之家”,让他们挺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那名男孩叫杨某官,家住木引村五组,2022年读初二,父亲外出打工,他与继母在家,厌学后经常躲在山上打手机游戏。”张旭煜说,知情后,他找到男孩交流,找老师沟通,找家长谈心,找本村毕业大学生帮忙辅导,最终帮助男孩转变思想,勤奋好学,今年初中毕业的男孩,在罗甸职校学汽修专业。通过“一家一特”等方式,争取工作一人,巩固一家的脱贫成果。
驻村帮扶的两年间,张旭煜每次收集到群众反映的问题,总是想尽办法,将一个个问题成功解决,慢慢地,大部分过去遗留的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在每次党课上,张旭煜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问群众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好,并落到实处设法解决。
用项目带动群众增收
“我深知发展农村产业对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张旭煜说,为帮助木引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他始终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鲜明导向,拓宽思路找准独特优势,向上级党委建言,举办了“享趣罗甸2022年木引蜂糖李采摘节”,围绕“水果之乡”打响木引品牌,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帮助村民创收。
为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张旭煜积极发挥专业知识,成功申报注册了“木引”商标,无偿提供给合作社使用,2022年,帮助群众销售蜂糖李近500万元。2023年来,又组织群众实施蜂糖李提质增效、品种改良,群众增收后劲十足,带动240户群众,增收41万余元。
在聚焦乡村建设方面,张旭煜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增强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各种努力,争取到100万元资金,开展中草药种植项目和木引村智慧乡村整体规划设计示范项目,利用项目,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0人。同时编制完成了《木引村智慧乡村风貌治理规划设计图集》和《木引村七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引设计图集》。
在木引村七组新建党建、法治、德治、自治文化长廊示范点。实施村寨亮化工程,新建太阳能路灯,极大地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深入挖掘花灯文化,被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授牌为罗甸木引花灯传承基地。协助省高院拍摄宣传片《佩戴法徽的十年》在最高人民法院展播,突出反映木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21年4月30日驻村帮扶,到2023年6月17日结束的777天,村里山路十八弯,哪里路况好不好,张旭煜了如指掌。他说,能帮助村民创收,自己甚感值得。
为党群架起“连心桥”
在聚焦基层治理方面,张旭煜与村“两委”修订完善《木引村村规民约》,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抓实“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治理“铁三角”,组建木引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两年多来,文明新风在木引村蔚然成风。
一户农户被评为县级“文明家庭”,一人被评为县级“好婆婆”,积极依靠省高院机关开展“走进大山、走进村居、走进学校”普法宣传等活动,木引村荣获第六批贵州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我深知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才会全力支持工作,乡村振兴的基石才能稳固。”张旭煜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始终坚持“打开天窗说亮话、开门见山点问题”的务实作风。谋事找群众商量,架起党群“连心桥”。
值得一提的是,驻村两年多时间里,张旭煜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结果与群众通气、成绩给群众分享、问题给群众讲述,增加群众认同、能得到群众理解。
驻村以来,张旭煜坚持真抓实干,承诺一个做一个,个个兑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开展了群众“请进门”,服务“送上门”,政策“敞开门”,真正让群众感到党组织、村委会、工作队是可靠信赖的自家人。
很多人问张旭煜:你将两年的青春时光沉淀在广袤乡村的田间地头,有什么体会收获?他的回答很简单:最大的体会,青春不被年龄定义,驻村帮扶就是“驻村致富”;最大的收获,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和群众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