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镇宁法院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执法治之笔 绘乡村之美
  ■ 记者 张斌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做出重要指示20周年。人民法庭处在服务群众、解决纠纷第一线,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是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的重要载体。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不仅是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更是厚植党长期执政基层基础的重大举措。
  8月上旬,记者来到镇宁自治县,实地探访了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线,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句古诗,传神地勾勒了黄果树大瀑布的气势恢宏,因其“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
  近日,记者走进黄果树风景区,这里是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5A级风景名胜区,而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就坐落于这个5A级风景名胜区里,这个法庭“三庭合一”“三审合一”“三治共建”,成为景区内一张亮丽的“司法名片”,为瀑乡增添亮丽“枫”景。
  “三庭合一”,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其前称是黄果树旅游审判庭、黄果树人民法庭。该法庭辖黄果树镇、马厂镇、扁担山镇,服务面积261.45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余人,辖区内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
  “法庭继续保留原黄果树人民法庭职能外,仍承担护航全域领域的职能。”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韦伟说,这个法庭作为环境保护法庭,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一审环境资源类案件,并加强管辖区域内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等重点生态区域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三审合一”,即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集中管辖和专业化审理。“立审执”一体化,积极探索法庭办案新模式,推进法庭案件直接执行机制,实现矛盾“一站式”解决,减少进入执行环节案件数量,节省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做到公正与效率。
  “三治共建”,加强矛盾源头化解,提升“自治效能”;聚力强化司法审判,树牢“法治权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加强“德治”教化。
  执法治之笔描绘“红”底色
  多年来,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不断激发红色引擎,走出一条“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之路,畅通三级法院党建协作通道,进一步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双向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塑造“一张党建品牌名片”。围绕法庭工作实际,结合“一支部一品牌”要求,着力打造“镇法有宁守正义·天平之光护万家”党建品牌,创新法庭党建工作引领下的“一庭一品”的若干“党建+”,推出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的“党建+司法保护生态环境”。
  推出“一套党建工作方法”。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激发法庭党建效能释放,探索出一条符合法庭党建工作实际的“1234”党建工作法(即坚持“一条主线”,推动“两个融合”,强化“三项建设”,突出“四个引领”),整合资源推进共治,善用一线工作方法,能动履职解民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作出法庭的担当和贡献。
  把党建与法庭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在工作谋划上推动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双向深度融合;扎实开展“1+2+X”主题党日活动,在学习教育上推动政治理论与审判业务学习并重深度融合。持续强化政治建设,不断筑牢信仰之基;持续强化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持续强化支部党员作风建设,激发党员干警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结合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际,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党支部突出推进党建引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源治理成效明显;突出推进党建引领无讼村创建,积极推进“新时代枫桥式法庭”创建活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庭样板;突出推进党建引领审判质效提升,实现审判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突出推进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为该院获得“安顺市民族团结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贡献重要力量。
  挖掘“一条红色司法资源”。结合法庭辖区实际,依托辖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大走访、法庭巡回审理等契机,常态化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记忆,汲取红色基因,探索打造红色法庭。飘扬的党旗与流动的国徽,在田间地头熠熠生辉。
  培育“一个模范团结集体”。法庭党支部切实树牢“法院姓党是永远不变的根和魂”的政治机关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践行好“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支部始终打好“选、育、管、用”四套组合拳,该院党组选优配强法庭支部委员会委员,支委注重在培育和砺练支部党员上下功夫,着力锻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过硬法庭党员队伍,加强对党员干警的教育监督管理,善于在干事创业中发现人才、向党组推荐人才,实现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支部建设要求。
  此外,该法庭党员干警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诉源治理推进执源治理、基层社会治理重点任务的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涌现一批先进模范年轻党员干警代表。
法官在黄果树景区法官工作室门口接待游客咨询。

  执法治之笔书写“和”主题
  打造诉源治理新样板,为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前端发力治本清源、中端注重风险防范、末端多元化解矛盾,把工作重心向前端发力,推进更多审判执行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把“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因地制宜与“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理念相融合,形成诉源治理的“1234”模式。
  坚持源头治理,深化“两手抓”实现“两同步”。一方面,抓实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实体化运作,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依托,强化诉前调解指导工作。以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为平台,推广并抓实无讼村(居)创建,在布依民族聚居村寨共同创建“无讼村”,推进移法于俗,引导村民订立新村规民约,打造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样板。
  加强繁简分流。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门诊部”作用,推动形成“繁简分流”工作模式,实现“分调裁审”有效衔接,简案快审,繁案精审,铺垫公正司法高速路,跑出繁案精审快速度。坚持四项理念,确保“多、快、好、省”四大效果。今年以来,诉前调解案件39件,重要指标在全省基层法院平均值以上。
  执法治之笔渲染“绿”风采
  “全力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司法屏障。”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韦伟告诉记者,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将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集中管辖和专业化审理,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至今,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共受理环境资源类案件63件。
  打造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以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为依托,形成江龙法庭、六马法庭、安西法庭全覆盖布局模式,依托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将普法宣传深入人心,以基地为依托促进乡村经济振兴,打造既为山林荒地“复绿”,又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发展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为环境资源生态保护筑起司法护栏,以基地为载体、以案例为内容,通过巡回审判,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传播环境资源司法理念,发挥了司法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和参与环境资源保护,增强了全社会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3月18日上午,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由镇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刘某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公益诉讼一案,该案系镇宁第一件适用惩罚性赔偿金的案件,且该案当庭宣判,从速快审快判,仅用时一个月,为被破坏的林地在春季更好的开展修复争取了宝贵时间。
  据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庭长黄庆虹介绍,目前,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正在筹划、探索设立黄果树景区旅游高峰期“纠纷处理、司法宣传前置平台”,在旅游高峰期就近构建景区内纠纷“调、立、审绿色通道”以及“环境保护法规宣传入景区”,以“快速介入、快速解决、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为理念,为景区旅游旺季提供强有力的纠纷解决平台和环保宣传平台。
   执法治之笔勾勒“兴”担当
  能动司法为服务型法庭创新效,赋能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延伸司法服务,增强与企业的沟通及交流,找准服务企业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主动创稳,创新工作方法,针对辖区企业的司法需求,不断提高司法服务质量,为“瀑乡”镇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据黄庆虹介绍,该庭始终坚持“为民办实事”理念,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上门问诊”服务企业等方式,努力为涉企纠纷提供最优化解方案。
  在办理涉企案件过程中,严格控制案件审理期限,用最短的时间将案件审结。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主动走进案涉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多次通过调解的方式帮助企业挽回损失。同时,通过普法宣传等方式,切实增强企业管理者、员工的法律意识,促进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一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
  6月18日,黄果树旅游区法官工作站在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挂牌成立,为更多前来黄果树大瀑布旅游的游客提供司法服务,让游客人在景区便能得到法律帮助,解决旅游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在黄果树景区成立法官工作站后,为充分发挥法官职能,8月3日,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又在辖区马厂镇、扁担山镇,分别挂牌设立法官工作站,将能动司法落到实处。
  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将在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挂牌成立传统村落司法保护基地,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民族的“根”与“魂”。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