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徐昕然: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徐昕然(右二)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

 ■ 通讯员 李雨涵
  “他们是这世间最可爱的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接班人,而我,将努力守护他们、陪伴他们的七彩童年。”这是贵州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锦屏支队队长徐昕然写在日记本里的话。
  2022年,徐昕然来到锦屏县第四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支教近一年,她与4位党员队友接续贵大支教人的奋斗精神,在服务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教好书、育好人,用实际行动助力锦屏县第四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了研支团与锦屏县的温暖故事。
  深入大山 播种希望
  “要看蘑菇产业香不香,就要看种植户的腰包鼓不鼓。”这是徐昕然的父亲参加脱贫攻坚工作的初心。而徐昕然想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一切都离不开她的父亲。
  徐昕然的父亲是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是贵州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徐蘑菇”。在徐昕然的心中,父亲永远是她的榜样。从小,徐昕然就跟着父亲走遍乡间田野,看遍了农村的贫苦,有多少人无奈选择背井离乡远出打工,留下一屋老小,守着那贫瘠的一亩三分地,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也相对落后。她明白,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贫穷,就要先扶“智”。扶贫先扶“智”,这是徐昕然坚定选择加入研支团,是她投身西部、志愿支教的初心。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已成为大学生的徐昕然再次随着父亲走进群山之中的村庄,看着许多像父亲这样的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踩着一双水胶鞋踏遍村庄每一寸泥土地,访遍每一户人家,只为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她明白,需要她做的还有很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徐昕然这位年轻党员已准备好,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过父亲脱贫攻坚的接力棒,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支教一年 受益一生
  在支教服务地,徐昕然迎来了人生的第二重身份——支教老师。来到四中的每一天都似按了快进键,生活忙碌充实。在这里,她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她第一次体验了初为人师的辛苦与喜悦,也第一次体悟“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的含义。
  支教期间,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令她难忘——是第一次上早读时,抬头看见朝阳照射青葱山脉,绵延不绝;是走在教学楼长廊上时,耳边传来学生的琅琅书声,活力无限;是第一次以新教师身份参加升旗仪式时,孩子们稚嫩又响亮的歌声响彻校园,朝气蓬勃……回忆起一个个瞬间,徐昕然湿了眼眶。
  去年9月10日,徐昕然与队友们共同度过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教师节。“老师,教师节快乐。”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的暖心祝福让她“受宠若惊”,看着教室里抬着头的一张张小脸,她的心里满是感动欣慰。
  当了老师后,徐昕然才明白,每天的开心之源就是亲历同学们的一点点进步。每当看到孩子们露出纯真的笑容时,她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她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也深深被他们朴实、天真的“小举动”打动。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她才知晓班主任工作的不易,从早操、晨读、午餐到教室卫生、晚自习、查寝,全是琐碎的日常和操心的挂念,却是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
  蓦然回首,岁月匆匆。在学校的一点一滴,都在温暖着徐昕然的心田。支教生活快结束,这样一段经历让她倍感珍惜。支教一年,终身难忘,受益一生。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