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说法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交流
标题导航
谁在制造“可怕的暑假”?
贩卖“暑假焦虑”有违“双减”政策
莫让“暑假焦虑”成孩子重担
警惕“暑假可怕”论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暑假焦虑”成孩子重担
■ 丁慎毅
近期,“暑假最可怕”系列正在网上吹响一波集结号。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有的主播苦口婆心地劝家长:“某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暑假不学习开学出问题”……接着便开始卖书卖课。
在孩子们的心中,本应该是“暑假最可爱”,同学之间可以组团共玩,可以家长陪着去旅游,哪怕是睡个懒觉,也是孩子们的快乐。但是,一些培训机构或自媒体,却以“暑假最可怕”系列吓唬家长,挑动家长们紧张孩子学习的神经,进而让他们为孩子买辅导书,安排培训课程,由此打破孩子们对暑假生活的美好期盼。
“暑假最可怕”的套路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从前几年教培机构的喊出口号“您来,就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就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到之后的“清华妈妈语录”——“妈妈为什么逼我学习?”“是为了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是为了你在累的时候,随时可以打车回家。”……到如今的“暑假焦虑”,都是课外教育培训“新瓶装旧酒”,最终目的不过是把家长“灌醉”,让学生“喝晕”。
“双减”以来,教育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整治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从《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把7类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认定为隐形变异形态,到《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准入门槛、行为“红线”;从《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再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部署做好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全国多地通报多起校外培训执法典型案例。通知传达了,罚款罚了,培训费退了,责任人也被追责了,为何“暑假最可怕”又戳中了一些家长内心,造就新的课外培训市场?
首先,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县中塌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优秀教师流失,优秀生源流失,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年轻骨干教师补充不上……高等教育资源同样存在配置不均衡情况。从分布数量看,普通本科院校比例东部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区域,重点高校的比例东部更是占到整体的一半以上。而身处教育资源缺乏地区的家长,更容易被“暑假最可怕”言论击中。
其次,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和自媒体贩卖焦虑踩踏职业底线和道德底线,一些平台为收割流量和商业利益,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六升七的暑假是分水岭”“暑假不学习开学出问题”等短视频,大量简单复制、话术一致,相关平台不可能监测不到,为何就能集中爆发?
由此看来,不让贩卖教育焦虑的行为屡屡得逞,从根本上说,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从当务之急来说,一要压实平台责任,要求平台建立完善审核机制,规范审核标准和流程,配备建强审核人员,做好过滤、筛查。二要压实监管责任,严防严查违法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广告宣传等问题,对于违规发布制造焦虑等内容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三要压实家长责任,学校要通过周末、假期的家校沟通活动,提醒家长当好过滤焦虑的“筛子”,把暑假完整地还给孩子。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