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
增殖放流。
送法进校园。
开展法治宣传。 ■ 通讯员 孟锦雄 记者 罗翔 吴文珑
近年来,黔南州法院系统紧跟黔南州委工作部署,出台服务保障国发〔2022〕2号文件的司法意见,细化25条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实体化运行46个法官工作站和393个诉讼服务点,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完善“1+5+N”审判工作机制,推行“审判+治理+预防”模式,全州法院高质量审结涉生态环境资源案件680件;设立珍稀物种斑鱯司法观测点、茶生态环境要素司法保护基地,发出“天眼”宁静保护区司法预防保护令,强化生态环境预防性保护,找准司法切入点助推“五个新黔南”建设。
打造诉源治理“黔南样板”
尽力让有矛盾不产生纠纷,有纠纷不形成诉讼,有民事纠纷不转化成刑事案件,有案件不变成长期社会信访……查阅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的诉源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内容丰富、做法新颖、多元化、有维度,也有效推进了诉源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全面推进诉源执源治理。近年来,黔南州法院系统为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以指导诉前纠纷化解为切入点,探索创新机制,不仅完善党委领导下“法院+社会”多元纠纷解决格局,还积极打造示范性诉讼改革的“黔南样板”。
为打造样板,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推动召开全州诉源重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会议,压实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行业主管部门纠纷化解责任,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依托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化解纠纷,推广运用“示范裁判+调解”模式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比如,瓮安县人民法院成立诉源治理中心,组织行业调解员进驻法院,方便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该经验做法还曾得到了《贵州日报》的刊载。
据了解,截至5月23日,在全面推进诉源执源治理工作中,黔南州法院系统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16372件,同比降幅0.83%。
此外,在深入开展“严格管理·规范执行·提升质量”活动中,全面开展执源治理工作,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
黔南法院探索建立“立审执监访一体化”联动机制和人民法庭“审调执一体化”机制,发放案件执行风险提示书,加强案件履行督促,注重信用惩戒与修复,强化“执转破”兜底保障。
这不仅有效提高了诉讼财产保全率和生效文书自动履行率,还推进了案件执行。今年以来,黔南州法院系统执结案件6739件,执行到位金额10.83亿元。
全力服务保障“三稳”。据悉,近年来,黔南州法院系统还将服务保障“三稳”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一体推进,不仅细化责任清单,强化了责任落实,还做强“三个关口”,维护保障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强服务,重职能转变。以人民法庭、法官工作站、法官工作点为平台,将诉讼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完善基层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一站式诉讼服务水平,开通“绿色通道”,做到涉“三稳”矛盾纠纷快调、快立、快审、快执。
强化解,重诉前解纷。坚持以涉“三稳”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为重点,发挥能动司法作用,加强部门联动,推进法治教育引导,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以及知识产权等涉“三稳”矛盾纠纷防范化解,防范“民转刑”。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627件。
强质效,重打击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涉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毒品犯罪,涉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犯罪,涉金融犯罪。今年以来,审结犯罪案件251件。
构建“全链条”司法保护格局
仲夏6月,黔南州惠水好花红镇布依古寨,气候宜人、草木繁盛,一群人正往碧绿河水中放鱼苗。原来当天惠水县人民法院在此开展增殖放流生态修复活动,用“法徽红”守护“涟江绿”。
而此举只是黔南州推动构建“全链条”司法保护格局中的一个缩影,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正以司法之力呵护黔南青山绿水。
构建“全链条”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主要也是构建纵向主导协调、横向联动发力的司法保护体系。据了解,2023年5月,中共黔南州委办公室和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黔南州全链条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要求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着力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和充分修复的现代环境治理司法保护体系。
《措施》从健全环境资源纠纷多元共治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实质高效化解、完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营造优质高效法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建立健全预防机制,从源头减少破坏环境资源违法行为四个方面提出了29条具体措施,明确了要围绕建设具有黔南特色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创新实践预防性、恢复性、惩罚性等司法措施,着力构建“1+5+N”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体系,加快推进环境资源审判系统化、专业化、特色化、实质化建设,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法治保障”的“全链条”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格局的工作目标。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站全覆盖是落实《措施》的重要一环。
为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2023年以来,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共在未设环境资源审判庭的县(市)设立7个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站,目前,黔南州已实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站全覆盖。
黔南州法院系统还以“1+5”为基础,做强“N”个重点领域环境保护。2023年增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司法保护示范点、全国首个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金毛狗蕨生态修复基地等,加强重点领域环境保护。
为了拓展司法保护路径,2023年4月,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还与广西河池中院签订《红水河+樟江·龙江河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助机制框架协议》,促进珠江流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能动司法,得到了黔南州委的肯定。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以“正义防线”党建品牌为牵引,搭建三级法院党支部共建共促平台,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径。同时,实行党员积分管理与业务考核相挂钩,有效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
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是怎样赋予“正义防线”党建品牌的“形”和“魂”呢?
构建“大党建”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法院高质量发展。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创建了“正义防线”党建品牌,并制定了党建品牌创建实施方案,将工作制度、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传承等多方面融入其中,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机关党建亮点纷呈,智慧党建初显成效,“正义防线”党建品牌激发活力,党建辐射带动效应更强,党建与业务实现深度融合,为提高黔南州法治化水平提供了强有力法治保障。
以“铸魂工程”深化政治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学习制度,深化经常性学习教育,不断推动政治理论学习走深走心走实,教育引导党员干警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通过打造多元主体,开展政治轮训,加强集中学习培训。此外,还借助网络平台,优化自学方式,增强学习教育实效性。充分利用“学习强国”“贵州网院”等网络平台,以及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学习党中央重要部署、重要工作、最新政治理论,让党员随时随地能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
以“强基工程”深化组织建设,巩固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基础。以“提升基层组织力,筑牢坚实战斗堡垒”为目标,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从严从实抓好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党支部、党小组落实落地,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得到明显增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展的评选活动中,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据了解,2022年,该院试行“星级党员评选”工作。结合党员积分制度,根据智慧党建平台“正义防线”小程序中党员积分情况,对每季度积分排名前15的党员授予相应数量的“星”;结合本职工作,由支部所属各部门根据党员工作完成情况,按支部所属部门党员占比进行民主推荐,再授予相应数量的“星”。“星级党员评选”的试点实施,在该院全体党员中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工作氛围。
此外,在创建“正义防线”党建品牌后,该院还制定了党建品牌创建实施方案,将工作制度、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多方面融入其中,赋予了“正义防线”党建品牌“形”和“魂”,推动党建品牌更加规范高效运行。
在“正义防线”党建品牌的引领下,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建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有序,5个党支部均被黔南州直机关工委评为“标准化规范化五星级党支部”。
以“融合工程”深化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的辩证关系,坚持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效果导向,坚持在目标任务上“融”,在工作部署上“融”,在领导机制上“融”,在推进落实上“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行动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在目标任务上“融”后,该院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规范议事决策制度,完善修订党支部工作制度,将执法办案质效、司法行政成绩等法院主责主业工作列入党支部事项清单,列入对党支部和党员考核清单,形成部门工作、干警个人工作以及审判工作等各项任务既是党的建设的目标,又是业务建设的目标,实现将党建与业务的目标融为一体。
该院的各项工作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被黔南州直机关工委确定为第一批州级机关“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创建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