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4版
发布日期:
安顺中院:“点线面”结合 打造法治研学品牌
贵州高院与安顺中院共同开展法治研学主题活动。

安顺中院与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共建校外教学科研基地签约仪式现场。

  ■ 通讯员 张娣 记者 张斌
  近年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立足职能职责,结合安顺实际,以研学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研学线路串点扩面,创新打造“安法护航·法治研学”司法品牌,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专题普法活动,“点线面”结合不断深化法治建设,积极服务中心大局,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该工作得到安顺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要求要不断拓展丰富“安法护航·法治研学”品牌内涵和内容,以强有力的举措夯实法治安顺建设,为建设“法治贵州”贡献安顺力量。
  坚持重“点”打造 建设法治研学新阵地
  按照“突出重点、打造特色、错位互补”的工作思路,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创建省级法治研学基地为目标,充分整合多部门、多领域资源,深挖安顺文化特色,大力推进法治研学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创建16个高品质法治研学基地,开展活动21次,参加人员1000余人,网络覆盖超50万人次。
  高标准抓实组织保障。成立由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列出工作要点,切实构建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研学基地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召开专题会议2次,主要领导开展专题调研、调度6次,示范推动研学基地建设工作。
  2023年3月28日,安顺中院组织开展“安法护航·法治研学”启动仪式暨“微法度大讲堂”专场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安法护航”司法品牌内涵,大力推进“法治研学”司法品牌打造,持续扩大人民法院影响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法治研学”是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审判执行与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平台。通过对法院文化的自主建构,让“大水漫灌”变“滴水精灌”,既培养法院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司法走近百姓身边,让法治走进百姓心里,让法治文化的阳光照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深挖掘突出特色打造。深入挖掘安顺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以王若飞故居、文庙、武庙、天龙学堂、蜡染博物馆等革命传统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积极探索将法治建设与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区域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有机融合,精心打造了安顺市图书馆法院分馆、非遗文化传承法治研学基地等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具有安顺文化地域特色的优质法治研学基地,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掌握法律知识。
  2023年4月,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安顺市图书馆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安顺市图书馆法院分馆正式揭牌。市图书馆与分馆互通共建,使安顺市民可以以实名借阅的方式对馆内图书通借通还,进一步推动全市优质图书资源合理配置与共享,为法治研学搭建良好平台,使人民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除此之外,安顺中院与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签订“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共建协议,依托共建工作,建立双向人才交流、长期学术研讨、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机制,形成涵盖法学教育、理论研究、司法实务的多方位合作体系。此次教学科研基地签约,旨在为法学院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学习与实践平台,进一步深化实践资源建设,完善法学专业校内实践课、校外实践基地、法学科研创新、学生学科竞赛、司法社会服务等“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院校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聚合力强化功能提升。依托安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智慧大脑”指挥中心、新华书店、图书馆、城市规划馆等公共资源,对法院现有机构设施进行提质改造,融入法治元素、注入法治内容,切实将法治融入公共服务全过程,焕发法治研学新面貌、发挥普法教育新作用;创新推出法治文化地戏表演,演绎中华传统契约精神、生态保护观念、秩序观念和传统美德,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
  坚持以“线”串点 构建法治研学新格局
  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精准聚焦“司法人员、基层群众、青少年”三个群体特点和需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法治研学基地资源,精心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管理规范、安全适宜、体验丰富的高品质法治研学路线,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不断提升法治实践教育的效果和水平,构建法治研学新格局。
  聚焦素质提升,建立司法人员研学线。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禁毒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宪法馆等法治研学基地为依托,建立司法人员研学线路,持续举办“法院公众开放日”“书香法院”“学法论坛”等主题活动,推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综合推进干部在政治素养、法律职业道德、审判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助力司法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训,让复合型专业人才集群效果更加彰显。研学活动开展以来,累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6次、32人次;累计培训系统内外干部2000人次,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堂20期;深入开展审判实务大调研活动,入选省高院重点调研课题6项。
  2023年4月22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读书会荣获第十八届安顺“双阅读”年度十佳团队。安顺中级人民法院已经连续多年被安顺市文联授予“十佳阅读机构”“十佳阅读团队”等荣誉称号,这是对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学习型法院建设的认可和肯定。
  近年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托“司法人员研学线”深入开展学术交流、读书分享、专业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法治研学活动,学习型法院建设步履铿锵。与此同时,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还积极搭建学习成果转化平台,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法治宣讲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努力将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司法实践。
  学习型法院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建设和审判能力提升,推动审判质效再上新台阶。安顺中院“执行合同”指标在2020年度省级考评中位列全省第一,“办理破产”指标位列全省第三,在国家发改委考评中获“优秀”等次,“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并列全省第一;关岭法院断桥“女子法庭”创新基层诉源治理机制,开展“双语调解”,荣获“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聚焦普法宣传,建立基层群众研学线。利用非遗文创制作、旁听庭审现场、案件线上直播等高流量高关注高参与法治研学内容,建立群众研学线,组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与法治建设的未来”“微法度·大课堂”专题讲座、“民法典大宣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普法宣传面。同时,将涉及养老诈骗、征地拆迁、非法集资等人民群众关注的典型案例作为法治研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持续开展以案释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自开展研学活动以来,累计开展群众性普法活动120余次,参与人数近1万余人次,解答群众法律疑惑。
  6月21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禁毒新闻发布会,通报安顺市两级法院工作情况,发布3件禁毒典型案例。2022年至今,安顺市两级法院审理各类毒品一、二审案件72件118人,审结66件109人。通过对毒品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充分发挥了刑罚震慑、遏制毒品犯罪作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同时,充分利用安顺法院富有特色的“安法护航·学法论坛”“刑学堂”培训机制,强化专业培训,深入各基层法院进行调研,予以指导帮助,全面提高毒品案件办理质量。
  聚焦法治教育,建立青少年研学线。以促进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为目标,着力打造校内具备校园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法治书屋、榜样引领等功能完备的法治研学基地2个,大力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研学线路,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开展“春天里的法庭”“开往夏天的列车”等立体式、沉浸式、专题式法治研学活动,让青少年“零距离”切身感受法治理念、司法程序和法律威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21年,“全省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现场观摩会”在安顺召开;“线上+线下,安顺法院打通青少年法治教育双向道”入选全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2022年“春天里的法庭”法治宣传策划荣获全国法院“天平杯·随手拍”大赛年度二等奖。
  2023年“六一”儿童节前,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展“开往夏天的列车”法治研学活动,来自贵阳市、安顺市的20多名中小学生走进安顺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秀区人民法院、安顺武庙、新华书店,通过宣讲、庭审旁听、法治知识讲授、实践模拟等方式,将法治知识贯穿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法治魅力,增强“沉浸式”普法体验感,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观念,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这是法槌和法徽,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方式,剪出法槌和法徽。”在安顺武庙,学生围坐在一起,认真听老师讲解剪纸的方法和技巧,用剪刀和红纸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裁剪成法槌和法徽。
  一路看、一路学,学生在法治研学中增长见识,学到法治知识。“法治研学将法治文化贯穿于研学全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公平公正,使法治走进学生心里,引导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省人大代表,西秀区宁谷镇林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平说。
  坚持全“面”拓展 提升法治研学新实效
  在建成研学阵地,形成研学线路的基础上,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深化品牌创建为“着力点”,全面拓展“安法护航”司法品牌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主题活动内容,持续提升法治研学实效。
  强化以案释法延深度。以法治研学为抓手,安顺法院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产业保护、环境资源保护等全市重点工作开展专门性调查研究。发布涉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典型案例27个。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通联会6次,开展网络直播4次,累计观看人次突破百万。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典型案例4期,其中全国两会特别栏目2期,排名全省法院第一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23年6月19日和6月21日,安顺中院行政审判庭审理的2件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积极出庭应诉。同时,安顺中院会同平坝区司法局、普定县司法局组织了普定县政府及平坝区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平坝区辖区内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等40余人旁听庭审,将庭审现场变成普法宣传的法治公开讲堂。
  法院的每一次公开庭审,都是法治教育的生动现场,安顺中院常态化开展庭审旁听活动,以案释法,将司法公开与法治宣传教育、旁听庭审与行政应诉工作有机结合,深化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助推法治安顺建设。
  强化部门共建拓广度。安顺法院以法治研学为载体,以深化合作共建为契机,进一步拓宽与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的交流渠道,丰富合作内容,不仅实现普法宣传同频,更实现法治建设共振。在全市设立“农产品地理标志司法保护法官工作室”3个,加强对“关岭牛”“六马蜂糖李”“普定韭黄”等具有地域影响力的农特产品产业司法保护。与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签订“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共建协议。挂牌贵州省法院唯一一家破产审判调研基地。举办全省破产法治论坛暨破产法应用法学征文,多重发力将研学成果转化为护航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3年6月15日上午,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农产品地理标志(镇宁蜂糖李)司法保护法官工作室揭牌仪式在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板乐村村委会举行。镇宁蜂糖李是我省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代表,是安顺的响亮名片,是镇宁乡村振兴的幸福果,是六马走出深山的致富路,加强镇宁蜂糖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质管控,打击仿冒和“搭便车”的侵权行为,对保护镇宁蜂糖李农产品地理标志这块金字招牌意义十分重大。
  安顺中院立足审判职能,成立全省首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法官工作室”,积极延伸司法服务,主动靠前服务镇宁蜂糖李重点产区——六马镇,紧贴蜂糖李产区特色、行业特点,精准把握蜂糖李品牌建设司法需求,依托法官工作室,提供便捷高效的矛盾排查、纠纷调处和巡回审理等司法服务,严厉打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行为,与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行政主管机关协同开展诉源治理和法治宣传等工作,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调研,为蜂糖李产业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护。
  安顺中院将以司法护航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以法官工作室为支点,深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提供具有针对性、地方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做好地理标志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用司法审判护航品牌美誉,用便捷服务助力品牌知名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强化司法保障升温度。安顺中院将法治研学与开展政法“大走访”等相结合,持续推进司法为民。2022年以来,走访村寨145个,社区17个,企业40个,学校104个,其他机构4个,走访群众7863户,共发放宣传卡、宣传手册8200余册,收集群众评价期盼602条,有力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下一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积极申报“全省法治研学示范基地”,主动融入法治贵州建设大局,推动形成多方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探索打造一批立足安顺、覆盖全省、特色鲜明的法治研学线路,全面打响“安法护航·法治研学”司法品牌,为法治安顺、平安安顺建设贡献法院力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