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1版
发布日期:
水城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玉舍镇青松村便民服务站。

入户了解社情民意。

化解矛盾纠纷。

石龙街道石桥社区工作人员统计耕地补偿数据。

  ■ 通讯员 姚雪 记者 郑滔
  近年来,六盘水市水城区严格按照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统筹谋划,注重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落地落实落细,初步形成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平台、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十联户”为神经末梢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实现小事不出联户网格、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的基层治理目标。
  有效整合资源 立体化推进治理
  水城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务实便民、管用见效”的原则,立足当前实际,充分整合全区资源力量,积极搭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架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吹哨、部门报到、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
  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思路,整合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工作中心、乡镇街道、派出所、综治办、禁毒办等资源,建成1个区级综治中心、30个乡级综治中心、189个村级综治中心并挂牌运行。综治中心均配套设置办公室、群众接待大厅、视频监控研判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格化服务管理、信访维稳、法律服务、便民服务五个专项工作组,把各级各有关部门资源力量充分整合到综治中心,支持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信访维稳、实有人口管理、法律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已成为指挥调度、统筹协调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服务台”。
  玉舍镇青松村以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优势,通过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积极引导“新乡贤”“能人”等群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鼓励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关心、支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动做实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即“三化”),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推进效能提升 网格化服务管理
  水城区结合全区农村地形复杂、人户分布零散的实际,将一个村的居民小组划分为一个网格,实行“多网合一”,把原有的治安网格、城管网格、计生网格、消防网格等整合进入一个综合网格管理,建成“全科网格”。
  该区整合村(社区)干部或驻村警务助理兼任网格长,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员,同时引导、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探索创新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网格员负责全面采集、及时更新、精准掌握辖区人、事、地、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实时收集社情民意,动态调处纠纷,努力做好网格单元“小管家”和“服务员”。依托“网格+网络”,打造智慧服务“一张网”,通过“鼠标巡逻”,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工作人员可立即视频调度网格员和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处置,大幅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实现从治安到“智安”的转变。
  此外,该区还积极运用“平安贵州”APP,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问题,能够处理的,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通过“平安贵州”APP实时上报至信息后台系统,由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进行分流处置。
  近年来,水城区通过发动“新乡贤”利用网络宣传创建无邪教村寨知识、禁毒知识,有效防止了重点人员出现违法犯罪或肇事肇祸,努力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和稳定社会环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基本实现琐事不出组、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
  织密防范网络 组建“十联户”单元
  以就近组合、方便管理为原则,水城区全面组建“十联户”单元,通过“联户选举、片警审查、支部把关、乡镇备案”民主推选产生联户长,鼓励国家公职人员、离退休干部、党员、村(社区)两委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担任联户长,有效提升联户长队伍总体素质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5997名联户长。
  通过实施“十联户”治理,有效激活了社会治理的机体细胞和神经末梢,有效激发了基层群防群治、抱团发展的信心和活力。
  双水街道沙龙社区总面积0.5平方公里,总人口2448户10033人,易地搬迁扶贫和移民安置人口约占到社区总人口的36.9%,是一个典型的“双水新市民社区”。同时,布依族、苗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约占34.1%,属于“市级城市民族示范社区”。因人员流动大,结构较复杂、诉求多元化,社区治理服务面临着不少挑战与考验。
  2021年以来,沙龙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不断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体系建设,在加强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引领社区综治中心一体化集成建设、优化网格治理体系、创新联户激励机制、拓展联户服务触角、强化数字赋能支撑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四抓”体系,不断织密矛盾纠纷上行外溢和风险隐患演化升级的防范化解网络,为“多元解纷”和“降低诉讼”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努力,沙龙社区多次得到省市领导和官方媒体的好评和肯定,“十联户”“1+7”保障激励机制得到了《贵州政法动态》(市域社会治理试点专刊)的重点推介。
  完善制度机制 规范化推进治理
  水城区坚持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应用“国标”为指导,通过规范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制度机制、统一办事流程、强化日常监管,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成立由区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综治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人、财、物保障,抓好工作统筹协调,全面有序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区级综治中心由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任主任,乡级综治中心直接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主任,村级综治中心由村党组织书记任主任,切实强化了党对基层综治中心的组织引领。
  该区围绕规范、务实、为民、高效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和完善综治中心运行管理制度机制。先后建立综治中心首问责任制度、综治中心值班制度、综治中心工作例会制度、综治中心联席会议制度、社会治安形势研判制度、综治中心重大治安疑难案件和矛盾纠纷会商制度、综治中心矛盾纠纷交办制度、社区网格员考核管理制度、综治中心监控研判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室服务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机制。立足综治中心、社区网格、联户单元的角色定位,细化明确各级责任,为三级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紧紧围绕“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目标,三级综治中心均制定办事服务流程,按照集中受理、逐一研判、统一派单、跟踪督办、限时反馈的闭环模式,推动综治中心的“一体化”运行,努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就可以快速便捷办理所需业务,为提升群众满意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科技运用 智能化推进治理
  水城区积极探索基层综合治理智能化建设,不断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在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全面开通应用贵州省综治信息平台,在抓实基础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推广应用该平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上报、事件动态上报、风险排查任务下派、巡查走访任务下派等工作,为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风险隐患“信息中心”、重点人员“管理中心”、信访维稳“调度中心”夯实基础。组织发动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开展“平安乡村”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建设联网应用,正在组织将已建成的3.1万余个视频监控接入基层综治中心平台。同时,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累计建成各类视频监控探头2582个,重点场所部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所有监控探头全部接入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视频监控研判室,并同步建成综治视频会议系统,为分析研判、指挥调度、治安巡防、案件侦破、便民服务等工作提供精准信息。充分利用“十联户”微信群宣传国家政策法规,排查上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了“政策法规一传到底、重要信息一报到顶”的目标效应,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区建立“十联户”单元微信群共15997个,成员有181300余户。
  注重探索创新 多元化推进治理
  水城区不断整合力量、调优资源、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新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示范带动,把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8个乡(镇、街道)纳入区级示范点,每个乡(镇、街道)明确3个村(居、社区)作为乡级示范点,通过现场观摩、培训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提炼总结、宣传推广经验做法,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先后形成了双水街道联户长“1+7”保障激励机制、营盘乡社会治理积分奖励机制、勺米镇专职网格员管理改革、石龙街道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双水街道的“联户长‘1+7’保障激励机制”得到省、市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并在《贵州政法动态》上向全省宣传推广。坚持多元联动,各级综治中心认真履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职责,广泛组织发动部门、村(社区)、网格员、联户长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压紧压实调处化解责任,强化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鼓励发动村居法律顾问、网格员、联户长、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族老、寨老等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和效率。充分发挥网格党小组引领作用,通过网格员、联户长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排、政策法规联宣、环境卫生联治、文明风尚联树等活动。近年来,水城区新街乡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乡镇”;新街乡二台村、新街村、大元村,以朵街道滴水岩村,花戛乡磋播村,蟠龙镇院坝村等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村”;新桥街道新业社区、玉舍镇前进村、杨梅乡姬官营村、野钟乡响石村、花戛乡天门村、果布戛乡兴隆村、鸡场镇旗帜村成功创建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