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23版
发布日期: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打造贵州大数据人才教育高地
学院大门。

访企拓岗。

2022年度卓越华为ICT学院颁奖现场。

2022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技能大赛。

  ■ 记者 秦声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成立于2016年3月的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9年的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简称“贵州电科院”),以数联党建为引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产业需求侧与教育供给侧精准匹配,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贵州省首家市域产教联合体“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成立,贵州电科院是牵头的高职院校。该联合体由政府部门、中高职及本科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等50家单位联合组成,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企业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需要,建立政校行企高效合作机制,赋能贵阳贵安区域经济发展,为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样板和经验。
  贵州电科院之所以能担起牵头重任,得益于该校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实践经验。
  与华为深化合作进入2.0版本
  2017年3月31日,历经8次修订后,华为公司总部与贵州电科院达成协议,共建全球唯一的华为大数据学院,共同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2022年3月,华为公司与贵州电科院签订新一轮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双方合作进入全面深化新阶段。
  “建立华为大数据学院,是与华为公司合作第一阶段的重要任务,重任就落在计算机与大数据系,这让我们有幸成为最早开设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贵州电科院计算机与大数据系(华为大数据学院)主任龙全波说。
  华为大数据学院建立之初就秉承“学校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产业建、教学实训融入企业生产线”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三教”改革,即“赋能”教师、“升级”教材、“创新”教法,创新“双主体、三联动、六融入”的“黔匠数才”人才培养模式,6年来共培养大数据人才4000余人。
  “6年来,我们获奖无数。”龙全波骄傲地细数学院斩获的上百个省级奖项: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国赛一等奖、全球赛三等奖;2021年度荣获“优秀华为ICT学院”第一名;“产教融合新模式”入选华为ICT学院优秀案例。
  华为大数据学院在专业设置上紧跟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步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贵州电科院紧跟市场需求设置专业。2017年首期大数据专业就开设了11个班,招生近700人。2022年,针对大数据安全需求,贵州电科院又开设信息安全专业,首批招生2个班,每班50人,均与相关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下一步,还将针对数据运维服务人才的市场缺口,开设数据中心运维专业,就近服务贵阳贵安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数据应用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提及与华为公司的进一步深化合作,龙全波说:“这十年我们称之为全面深化合作的2.0版本。合作规模从之前仅有大数据、云计算、网络技术3个专业扩大到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信息、软件技术等专业,培养学生从每届900人扩大到3000人。”
  对标华为HCIE认证体系,华为大数据学院将华为职业认证及其它人才培养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开展人才培养。整合双方在大数据高水平专业群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建设数据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联合华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全场景AI解决方案等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应用示范,共同研究华为国产化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服务贵州数字经济建设。
   以“岗课赛证”增强竞争实力
  郭佳洋,深圳市讯方技术有限公司贵安运营部培训讲师,工作地点就在贵州电科院旁的“华为小镇”,真正活成了别人羡慕的“前脚出校门、后脚进公司”的毕业生。
  “华为小镇”又名“云上屯”,是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所在地,项目规划总投资80亿元,总用地面积1521亩,包括数据中心、仓储中心、生产交付中心、生产调试中心等。之所以叫它“小镇”,是因为这里全是五彩斑斓的欧式建筑群,远远望去,俨然就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小镇外表光鲜,内在实力更强,“硬核”的大数据就藏在这里:承载着华为公有云业务,面向全国政企、互联网、金融、制造等领域客户提供算力服务并开展应用,有效促进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是华为打造的集数据中心机房与配套设施、企业培训服务机构为一体的华为工业园区;还是华为云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是华为最安全的数据中心。截至2022年底,数据中心累计收入约500亿元,累计创税4亿元,成为贵州首家百亿级大数据企业,也是贵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航母”级企业,演绎了不一般的“云上传奇”。
  一个职高生,一毕业就进入世界500强关联企业,每天进出这童话般的小镇,这是郭佳洋进校之初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所以他对这份工作格外珍惜。
  郭佳洋现在是公司初级培训讲师,2022年从贵州电科院毕业进入讯方公司时,月薪就能拿到六七千。他的主管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安运营部经理刘慎超告诉记者:“虽然郭佳洋是刚走出校门的职场新人,但在工作技能方面一点不比有2年工龄的职场熟手差,工作上手快,很得力。”
  讯方公司是华为生态链上的生产企业,专为华为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一般只考虑接收本科以上学历的应聘者,唯独对贵州电科院的学生放宽条件,看重的是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无需特别培训就能上岗。”刘慎超说。
  讯方公司贵安运营部、中软国际贵州分公司等华为生态链上的多家企业,对外招聘时都设置了本科以上学历门槛,却对贵州电科院的学生降低了学历要求。大家对贵州电科院学生的评价就俩字——“好用”。这一切,全得益于贵州电科院“岗课赛证”的融通育人模式。
  “所谓‘岗课赛证’,即所设专业都对准华为生态链企业用工需求,将华为职业认证课程体系全部植入日常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华为职业认证资格考试,实现课证融通。”贵州电科院副院长文静华说,“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华为ICT大赛及教育口、工信口、人社口举办的各种科技创新技能大赛,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双创大赛的覆盖率达到100%,以赛促学,收效甚好。”
  文静华介绍,华为认证分为工程师级别(HCIA)、高级工程师级别(HCIP)和专家级别(HCIE)三个认证等级,覆盖ICT全领域。学生在大一期间就可报考工程师级别(HCIA),学院以补贴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考证,免费开班培训,以全额返还报名费的形式奖励考过高级工程师级别(HCIP)的学生。学院还倡导学生多证书就业,即除了毕业证书外,还持有华为职业认证资格证书和各种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
  2022年底,贵州电科院与华为公司携手举办5G数字化人才培养公益项目“华为5G校园行·贵州站活动”,面向全省职业院校开展华为HCIA-5G认证培训和考试,该院182名同学通过培训获得华为HCIA-5G认证证书。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生初次就业收入达四五千元,基本实现高质量就业。”文静华说,多证书就业让贵州电科院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更具市场竞争实力。
  与郭佳洋同班的罗涛、罗洪和夏佳俊,他们从大三就进入讯方公司贵安运营部顶岗实习,毕业后手持“双证”(毕业证和华为认证的工程师级别(HCIA)证)顺利入职成为正式职工,省去了四处求职的奔波。
  “你看,中软国际贵州分公司人资部负责人发信息来跟我要人,让我们推荐10个手持多证的毕业生到公司就业,薪资在4000元以上。”文静华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刚刚收到的信息内容。
  打造贵州职业教育金字招牌
  “我们已基本实现建省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初级目标,正向着建设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职业本科院校目标迈进。”贵州电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松华,倍加珍惜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他告诉记者,学院对准贵阳贵安产业链建设特色专业群,以专业群建设引领二级院系,对接贵阳贵安“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化产教融合。借助与华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大数据学院的契机和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的平台及资源优势,打造西南最大的华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全球数据中心运维人才培养基地。
  为推动实现上述目标,贵州电科院进一步深化改革,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抢抓贵阳贵安“强省会”五年行动和贵安高质量发展机遇,瞄准贵阳贵安产业优势,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办学水平。在专业设置方面,精准对接区域产业,构建“以链建群、以群建院”机制,以学院的教育链瞄准贵阳贵安产业链,围绕五大专业群调整建设五个院系,集中优势力量打造25个专业,实现与贵州大数据战略和贵阳贵安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围绕‘两高三特’专业群建设思路,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的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为重点,打造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两个‘高水平专业群’,智能物联专业群、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群和电子商务专业群三个‘特色专业群’,为学院‘双高’院校建设奠定基础。”罗松华说。
  根据发展规划,贵州电科院将对准贵阳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建设智能网联专业群,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系;对准贵阳贵安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发展,建设大数据技术专业群,设置计算机与大数据系;对准贵阳贵安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设置智能制造系。建立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使学科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完善教学标准、深化教学改革、规范专业制度、强化教学团队等措施,加快课程改革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支持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除了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华为ICT产教融合示范性实训基地,贵州电科院还与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物联产业学院、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共建广汽丰田产教融合基地。通过与云上贵州、NIIT、中航信、特发等知名大数据企业开展“一院系一名企”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专业规划、教材开发、课程设计、订单培养等全面发力,构建“校企共同体”。
  前不久,贵州电科院与教育部签订了西部地区职业学院试点合作协议,力争尽快实现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目标。罗松华说:“学院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职业教育‘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方位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贵州职业教育金字招牌,打造全省大数据人才教育高地,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