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汇川区板桥镇“管事小组”管出基层治理新天地
  本报讯(记者 马红梅)日前,记者从遵义市汇川区相关部门获悉,在全省探索实践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机制基础上,汇川区板桥镇创新探索“管事小组”基层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了“小网格、微治理、大成效”的工作格局。
  “‘管事小组’主要通过构建管事体系的方式,最大限度推动服务管理向末端延伸,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板桥镇党建办负责人陈仁君介绍。
  实践中,板桥镇首先精准划分治理单元,综合考虑“利益相关、地域相近、文化相连”因素,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的原则,优化区域面积大、管理难度大的村民组,整合人数较少、地域相邻的村民组,对现有村民组宜合则聚、宜分则拆,保持人口在300人左右,形成最小治理单元的“管事小组”。同时,突破以往“镇—村(社区)”联动模式,建立“镇党委政府—村(社区)‘两委’—管事小组”三级联动网格组织体系,实行“镇领导包村(社区)—镇村干部包管事小组—管事小组联户”联动机制,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村居负责、群众共同参与的纵向组织架构。最后,通过构建横向管事体系,创新采取“1名指导员+1名管事长+N个管事员”的组织架构,“指导员、管事长、管事员”统一在村(社区)“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将党员纳入“管事小组”,在条件成熟的“管事小组”成立党小组。
  目前,板桥镇6村3社区124个村民组,总人口27204人,共整合形成87个“管事小组”,有党小组的“管事小组”共30个。
  “‘管事小组’很贴心,有了这个组织,我在外务工更安心了。”家住板桥镇汇塘河社区的居民代清洪对“管事小组”非常认可。
  代清洪是一个单亲父亲,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去年10月的一个早晨,代清洪有事外出,学校老师发现两个孩子没到校又联系不上代清洪。代清洪所住楼栋楼长(管事长)王祥云接到老师电话立即前往代清洪家查看,发现11岁的弟弟感冒了身体不舒服,13岁的姐姐留在家中照顾,姐弟都没去学校。
  指导员袁锦涛得知情况立即赶往一起将孩子送医,孩子接受治疗康复后又送回家。
  “管事小组”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选人用人是关键。
  “管事小组”成立以来,板桥镇党委按照组织安排、群众推荐、会议推选原则,强化政治联审联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坚决杜绝有违法犯罪前科或不良品行记录的人进入“管事小组”。
  目前,全镇共储备“指导员”146名,选派87名;储备“管事长”216名,配备87名;储备“管事小组”成员481人,配备307人。
  在板桥镇,通过“管事小组”推动社会治理的案例有不少——娄山关社区通过“管事小组”组织群众共商共议共建共管红色美丽村庄,带动100余户群众发展乡村旅游、避暑旅游,真正成为红色美丽村庄的管理者、运营者、受益者;板桥村黄泥堡“管事小组”通过群众民主商议,自筹资金修建振兴桥,自发组织打扫环境卫生,每年吸纳省外避暑游客300余人,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管事小组”的成立,改变了以往村民小组人少、事少、经费少、组织难的现状,每个村民组的管理服务人员由以前的村民组长1人增加到多人,实现了基层自治力量重心下沉。
  “‘管事小组’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群众在管理上由‘幕后’走到‘前台’,在决策上由‘配角’转为‘主角’,发展意愿更加强烈、参与管理更加主动。”汇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