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 聂鑫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犯罪特点,本文从小学英语教学渗透法治教育理念这一视角,对如何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年龄结构轻。近年来,随着城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留守未成年人便成了难以避免的特殊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以10到18岁这个年龄段居多,大多数迫于家长的威慑“坚守”在校园,而一部分却分流到社会中成为“问题少年”。这些青少年大多文化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常常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夹缝中生存,他们的存在难以得到认可,长期以来形成的自卑和压抑,成了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
  作案团伙化。由于年龄结构轻,社会阅历浅,单独的犯罪主体在犯罪预备阶段根本无法实现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更没有能力独自作案。因此,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他们只能拉帮结派,形成团伙作案。相同的家庭背景,相同的人生经历,相同的兴趣爱好,成了他们“结盟”的感情基础,并由此滋生出许多是非之想和狂妄之想,最终走上共同犯罪的道路。
  蔓延速度快。在经过几次犯罪实践并取得暂时的“成功”后,他们会不断扩大自己的组织,而发展的对象往往就是社会上其他闲杂人员和学校内的“问题学生”。
  社会危害大。这些“问题学生”由于年少轻狂,心理发育不成熟,占有欲强、好激动、肚量小、自控能力差,加之对法律知识的一无所知,往往因为一句气粗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就临时起意,盲目动手而为之。部分青少年为了达到犯罪目的,实现犯罪欲望,不仅作案手段残忍,而且根本不考虑后果。其中以故意伤害最为多见,往往造成被害人重伤、致残、甚至死亡。
  最近几年,青少年犯罪还呈现出一些新势头,如网络作案、城乡联合作案等,充分反映出青少年犯罪的复杂性、社会性和严峻性。青少年犯罪关系到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未来,如何遏制青少年的罪,并其降到最低点,已不是单纯的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课题。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利用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育要有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将更有利于青少年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从而使得他们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至于不被社会所淘汰。
  根据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特征,英语课程本身就有许多法治教育契机存在,为我们在学科中渗透法治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础。作为英语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着想,根据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的原则和要求适度适时适量的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使每个少年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把学科知识教学与法治教育有效结合,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有机统一。
  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法治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教育学生如何去做、能不能做的指令性或建议性语言,比如:Nosmoking(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Bequiet!(保持安静),这些内容都是涉及到rules(规则),明确告诉学生,无论是schoolrules(校规)还是rules(规章制度)都必须遵循,这是保证他们正常求知以及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在外研社四年级上学期Module1Unit1Gostraighton一文中,主要学习问路和指路,通过“Excuseme”开启问路的会话,将学生带进一个真实的语境中,围绕“Where's …… please? ”和“gostraighton、turnleft、turnright”这一指路的关键词,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一条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路边行走。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确认安全后通过。
  结合课文内容渗透法治教育。如外研社一年级下册Module6Unit1Thesesnakesareshort这一单元,涉及到的故事是两个女孩到动物园参观,看到几种动物并进行描述的故事,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境性。这时,可以告诉学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与他们和谐共处,我们不能伤害它们。现在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铤而走险,捕杀老虎、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这么做是不对的。”这样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这是犯罪行为。
  经过讲解,学生们明白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杀野生动物就会触犯法律,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结合社会现象渗透法治教育。近年来,一些游客在旅游时存在不文明行为,随意在景区到处乱丢乱画。如:有游客在梵净山金顶摩崖刻了4个字,这一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被判赔12万元,付出了沉重代价。在外研社四年级下册Module2Unit1Londonisabigcity这一教学内容中,描述一座城市、一处风景。本课时要求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了解英国的名胜古迹和对自己国家或者家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祖国或者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
  (二)违反国家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进行爆破、挖掘等活动,危及文物安全的。
  以此教育学生,在假期到名胜古迹旅游时,不要乱刻乱画,文明旅游,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利用课程资源中的显性和隐性素材,抓住有效的教育点,潜移默化、点滴浸润,为青少年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对于有效的法治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将法治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能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逐步掌握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法治社会,法律的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法律法规打交道。因此,学生接受法治教育光靠课堂的有限时间和有限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法治教育第二课堂,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效果。只有全社会广泛动员起来,参与进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动性,才能不断增强学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的创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齐抓共管下,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将会得到改善,各种不良的影响将会得以消除,预防、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目的终将实现,所有的幼苗都将健康地成长为祖国的栋梁。
  (作者单位: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小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