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曾宇航杨志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保证,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要求相契合,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代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新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推进包括应急管理在内的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城市治理、基层治理等一道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治理工具箱。应急管理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保证,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需要持续围绕应急管理体制和体系建设两个主要方面维护国家总体安全,进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新要求
  要把应急管理现代化放到新安全格局和新发展格局的辩证关系中来考量。构建新安全格局,必须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从而形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安全保障。要把应急管理现代化作为构建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的筑基之本来看待,形成强大的国家安全防护能力。要把应急管理现代化列入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中心工作来推进,形成以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为依托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
  新时代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新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确立了“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这是第一位次;抗与救是第二位次,防抗救相结合是为了减少灾害、减轻损失,这是最终目的。所以,防抗救减是一个有机统一的逻辑体系,常态与非常态、灾后与灾前、单一与综合、减少与减轻,共同形成四位一体关系的核心解释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只有扎实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才能持续创造新安全格局。基于致灾因子的灾种种类较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大应急体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必须防范和化解由灾害造成的重大安全风险。灾害及由灾害带来的风险孕育在危机之中,不仅需要危机应对,更需要危机预防,在灾难全过程、各方面的生命周期中,立足于公共危机治理,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灾难的根本之策。
  法治为要,健全完善“1+2+N”法律制度体系。我国应急法律制度体系处于不断健全完善的进程之中,在“十四五”时期是“1+2+N”的规划体系,“1”是《“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2”是《“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N”包括消防、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和防震减灾、装备发展、应急力量建设等规划。
  行动为强,持续深化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原则,采用结构功能统合化、行为模式法治化、演进动力学习化和方式手段智慧化,形成横纵双维度、内外双引擎的协同性推动,使之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不断增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的动力和活力。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ZZ009〕、省社科规划项目〔19GZYB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