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诚信高考”是一道必答题
  2023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在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高考作弊,后果严重。教育部发布的这些典型案例,包括高考考生组织作弊、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拍摄试卷传至QQ群寻求答案以及大学生替考等多种作弊形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高考前夕,教育部及时作出提醒,对考生、家长以及其他可能参与作弊的机构和人员,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高考被视为“人生第一大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路径,是个人上升、发展、实现梦想的关键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诚信参考才能检验和体现考生的真实实力,才能保障高考公平。作弊行为亵渎了考试诚信,戕害了高考公平,踩踏了法律底线。
  法律确立了对高考作弊“零容忍”的态度。根据《刑法》《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考生或他人在高考过程中有使用通信设备,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等作弊行为,或有组织作弊行为的,轻则会被取消考试成绩,重则会被禁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还会被追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近年来,有个别人抱着侥幸心理作弊,以身试法,均付出了应有的法律代价,教训深刻。
  今年,全国各地都把防高考作弊纳入高考安全的范畴,出台了更严的安检措施,设置了两道甚至三道安检关口,并辅以考场视频录像集中回放审看等事后监督措施,扎牢了反作弊安全网。显然,高考作弊的难度极大、成功率极低,而作弊被抓的概率则极高。高考作弊行为露馅后,作弊人员就留下了诚信污点、法律污点,不仅会输了考试,还可能会输掉人生。
  教育部门、学校以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考生、家长以及在校大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反作弊教育,让他们了解高考安检规则,认清高考作弊的危害性和后果,教育引导他们摒弃投机心理,诚信参考。考生及家长一定要算好作弊的“责任账”,恪守法律底线,从内心增强对作弊的抵制意识。公安、教育等部门则要利用“智能+人工”的方式加大对高考作弊的拦截、查处力度,堵住作弊漏洞,让作弊者伸手必被捉,形成打击震慑高考作弊的强大气场。
  分数诚可贵,诚信价更高。高考考的既是文化知识,也是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关各方应不断凝聚共识,共担责任,形成合力,答好“诚信高考”这道必答题。
  (据《嘉兴日报》)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