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文具变“玩具”喜耶?忧耶?
■ 记者 钟明秀
  警车造型的削笔刀,会搏击的圆珠笔,网红流沙文具盒……走进一些校园周边的文具店,仿佛置身一个个绚丽多彩的玩具世界。
  近日,记者走访贵阳多家文具店发现,为了吸引孩子们购买,不少文具设计制作得更像是玩具,“颜值”越来越高。对此,学校老师和心理专家提醒,文具变“玩具”,不仅有危害孩子身体健康的风险,还可能带来分散孩子注意力、增加攀比心等不良心理影响,要引起警惕和重视。
  学生:新奇好玩 吸引力强
  4月21日,放学路上,路过一家文具店时,贵阳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小刘拉着爸爸的手走了进去。
  “爸爸你帮我买吧,这个文具我看了很久。”一进店门,小刘就径直走到一货架前,伸手拿下一个包装盒。记者注意到,这个包装盒里装的是一个削笔刀,其外壳是一个警车造型,放在地上车轮还可移动。“又大又重,放书包里不方便。”家长虽然嘴里这样说着,但禁不住孩子的再三请求,最终还是买了削笔刀。“就当买个玩具了,学校里还是不能让他带去。”
  新奇好玩的同时,这类花哨的文具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以削笔刀为例,普通的削笔刀只要2-3元钱一个,有着吉他造型、动物造型的削笔刀则要卖到8-10元。像这类有着汽车造型且车轮能转动的削笔刀,单价高达39元。
  在文具商店里,除了“玩具化”文具吸引眼球,“文具盲盒”更是销售火热。
  “这个不买了,家里一大堆,你用不完。”在一家商场的文创文具类展台前,一名大约7岁左右的小女孩流连忘返于文具盲盒区,面对妈妈的劝阻,她置若罔闻。据女孩妈妈介绍,家里的文具盲盒已经足够多,许多都是重复的产品,孩子多是两分钟热度,一些玩具类文具买回去就闲置了。但每当孩子刷短视频或者看到同学在盲盒里抽到新奇的文具时,她又闹着要买。
  据销售员介绍,文具盲盒因为带有抽奖性质和趣味性,吸引了众多小学生,就算家长不同意购买,他们也会在这里停留许久。一些小学生会在课后结伴而来,互相帮对方挑选文具盲盒,并当场拆开,一时充满喧闹之声。
   家长:态度不一 各持意见
  面对孩子的苦苦哀求,有的家长认为玩具类文具会影响孩子学习,严词拒绝;有的家长则认为这类文具可缓解学习压力,可以作为奖励适当购买。
  “玩具化文具实用性差,且价格较贵,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会购买。”家长陈先生表示,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他担心孩子带这类文具去学校会经常拿出来玩,更难专心学习。尽管如此,孩子偶尔也会软磨硬泡,哭闹着要买,无奈之下也会买一两件文具。“他说同学有,他也想要。”陈先生说。
  此外,陈先生还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文具做得如此花哨,一些商家是否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从而对孩子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家住云岩区的张女士却有着不同看法。在她看来,小孩子好奇心强,爱玩是天性,如果正确引导,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张女士介绍,她的女儿现在正上大班。为了鼓励孩子提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她会经常带孩子到商场文具文创产品区走动,告诉她只要好好学习,升了小学后就能用到这些文具。当孩子取得进步后,她也会带孩子去商场,挑选自己喜欢的文具。在这样的激励下,她女儿学习起来饶有兴趣,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专家:引起警惕 科学引导
  “‘文具玩具化’很可能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彻底把文具当成玩具。我们班约80%的学生带过这类文具进课堂,大部分都是为了玩。这已经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贵阳市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陈老师表示,学生带这类文具进课堂,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时“一问三不知”,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
  “要分清楚文具和玩具的区别,上学不带玩具,不买玩具类的文具。”陈老师表示,她已对班上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能将这类文具带到课堂上,一旦出现,将会面临没收、写检讨书的惩罚。
  长期从事校园安全工作的周老师认为,由于商家在文具的形状、色彩上下了很大功夫,导致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文具产品流入市场,如果孩子长期接触,会存在健康方面的隐患。此外,对于低龄学生,一些文具的小零件可能存在吞咽或窒息的危险。因此,他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购文具时,要选择安全、朴素的文具,更加注重文具的实用性。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和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购买‘玩具化文具’的危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刘亿表示,‘玩具化文具’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这类文具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如分散注意力、形成攀比心理等。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些商家为了增强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还特意将文具设置成系列产品,诱导孩子通过大量购买来集齐一个系列,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沉迷。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于购买“玩具化文具”?刘亿认为,学校和教师可通过开展班会、辩论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家长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不可只说“不”或“好”,而是要谨慎对待、合理引导。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思考“这个文具会给你带来什么?”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选购文具时,也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需求,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购买、理性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愿意去学习的,一定不是因为文具好看。”刘亿说,对于学校、老师和家长来说,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才是硬道理。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