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精准“把脉问诊”化解“急难愁盼”
——访罗甸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石峰
  ■记者 钟明秀 赵中行
  地处麻山腹地的罗甸,历经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持续奋战,民生福祉特别是教育事业实现了“大步快跑”,迈出了新步伐。
  一直以来,罗甸县教育局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推动改革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期,记者采访了罗甸县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石峰,请他介绍罗甸县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有关经验。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基层一线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请问罗甸县教育系统在大兴调查研究中形成了哪些工作思路?
  石峰: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推动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主要领导带头,分管领导包片指导,各股室、学校分工负责,创造性开展调研工作。一是突出问题导向,把问题找准。把发现问题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催化剂”,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既从工作、行为上找症结破堵点,又从思想、作风上挖根源寻病灶,2022年,局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100余次。二是强化分析研判,把措施定实。局班子成员坚持把“办公室”搬到学校,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校点布局、校园安全、队伍建设等“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准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做到问题在哪里发现就在哪里破解。三是注重成果转化,把成效彰显。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对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坚定不移解决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健全调研工作台账,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推动问题解决。
  记者: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罗甸县创造性提出“一校多区”办学模式,请介绍该办学模式的特色与亮点。
  石峰:“一校多区”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闲置资产再盘活,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推动形成办学规模化、管理规范化、资源均衡化的良好育人格局。截至目前,我们相继统筹增建了罗甸民中、罗甸二中、边阳二中3所学校的5个校区,新增学位3300个。各分校区实行寄宿制管理,从解决学生衣食住行等方面着手,全力为学生学习、生活保驾护航,有效解决了留守未成年人监管难、学生校外租房隐患大等问题。
  “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不仅是总校的简单复制,最终实现的应该是各具特色的多元优质。因此,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我们还将结合总校与各分校的自身校情、学情,以及所在区域特点,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罗甸县在化解学位供给不足、留守未成年人监管难等方面的有关经验做法。
  石峰:聚焦学位供给不足问题,我们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持续改善办学条件。2022年,全县投入资金9505.46万元,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30个,新增学位1930个。通过压缩招生、合理分流、挖潜扩容等方式,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141个,有效化解了“大班额”问题。今年,我们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新建、改扩建县六小、边阳三幼等6所学校,项目预计2023年9月投用,可新增学位4130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位资源的需求。
  针对留守未成年人监管难题,我们以县第四小学作为先行先试的主阵地,强化“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协作”的工作体系,紧扣“谁来关爱留守未成年人,如何关爱留守未成年人”这一主线,探索“以校为家·四在学校”留守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模式,促进留守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在多年的努力下,罗甸县第四小学获得了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其留守未成年人“闲暇课程资源包”应用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记者:围绕破解乡村教育事业发展难题,助力乡村振兴,罗甸县教育系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让偏远地区学生同等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石峰:近年来,罗甸县按照“高中集中、初中进城、退初进小、退小进幼”思路,重点推动乡镇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向乡镇片区集中,不断优化校点布局。加大教育项目投入力度,稳步推进乡村学校4-6年级学生寄宿制建设,配套完善教育信息化、宿舍、食堂、运动场等设施设备,满足边远地区学生教育需求。充分借力广州市、贵阳市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教育帮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深入实施县域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依托“特岗计划”,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持续激发教育活力。2016年以来,全县调整撤并学校59所,投入14.89亿元,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107个,新增学位1.46万个,组建中小学教育集团7个,通过“特岗计划”补充乡村教师927名,教育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下一步,罗甸教育将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书写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