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奋发有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记者 吴传娟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风含笑柳如烟。
  刚过去的三月,是黔西市解放村乡村旅游发展的“高光时刻”。千余
  亩黄灿灿的油菜花引人入胜,河边柳树新芽迎风轻舞,白墙黛瓦的村居在油菜花的映衬下静谧美丽,“诗画乡村”的胜景让乡村旅游持续火爆。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
  余万元!”站在观景台,解放村党支部书记史洪俊自豪地说,这些年,解放村陆续被评为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等。“农旅融合”,唱响了田园的“美丽经济”,融出百姓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好风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在深入基层调研、主持召开会议时多次强调:“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多措并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幅幅宜居宜业田园画卷正在渐次铺展。
  人居环境改善,乡村幸福加码
  看山,苍翠欲滴;望水,碧波轻荡;进村,赏心悦目;入院,别致静雅……走进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庭院景观别致,处处透露着主人的匠心独运,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弄的,大家都精心装扮庭院,比拼家园‘颜值’。”村民何叶雄自豪地对记者说,“住在这里,感觉比住在县城还舒服咧……”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农村要有新风貌。在改善人居环境过程中,对门山村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突出“一户一档、一户一特色”,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农家庭院。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
  过去一年,贵州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省新(改)建农户厕所22万户,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过60%,村民的幸福感持续攀升。
  改善人居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如何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把环境整治成果长期保持下去是关键。
  瓮安县通过“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调动老百姓主动加入垃圾清理行列之中;锦屏县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排查,一季一评比”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热爱家园,扮靓乡村”的良好氛围;水城区探索实行村庄保洁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推动村庄保洁和农村厕所一体化运维,提升管护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一个个乡村成为广大农民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特色产业兴旺,群众致富劲足
  春日里的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生机勃勃,几十名村民在蔬菜大棚基地分工协作,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车车龙牙白菜被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目前已经销售6吨,很开心呐!”龙牙白菜的畅销,让基地负责人杨元桃高兴不已。
  2022年7月,搭乘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因种植的蔬菜品相好、质量优,丹阳村的蔬菜大棚基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
  产品有销路,农民干劲足。稳定的销售渠道让丹阳村600余亩的蔬菜基地一年四季不断档,每年带动2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发放务工工资近200万元,增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立足资源禀赋,贵州推动脱贫地区强扶持、固基础、延链条、拓空间、提效益,特色产业持续巩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带动脱贫群众增收明显。宜居宜业的乡村,孕育生机无限,昔日走出大山谋发展的农人们,纷纷回到家乡干事创业。
  “家乡发展的机会多,我自己种植葡萄,一年收入几十万元,回乡的决定太对了!”从过去出去了就不想回来,到现在每年不断有人回村发展,提起家乡的变化,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村民王平内心充满自豪。
  特色产业“有奔头”,农民增收“尝甜头”。贵州在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发展轨道上,持续推动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同时,持续完善农民作为种养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2年底,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39万家,家庭农场达3.5万家。
  和美画卷铺展,文明乡风劲吹
  今年1月30日是凤冈县凤岭街道文峰社区安南山老人的90岁生日。
  若是在以前,老人的寿宴可要好好操办一番。按照老规矩,12个菜品的宴席要摆上百桌,高档烟酒更是少不了,讲究的人家还要搭戏台唱大戏……办下来至少需要花费4万多元。
  而在生日当天,安南山却做出了一个让邻居们都非常“诧异”的决定。他亲自用毛笔写下“一概免礼”四个大字贴在家门口,并将大寿宴改为小聚餐,仅邀请了至亲参加,“不是出不起钱,而是不能太折腾,铺张浪费会给随礼的亲朋好友增加经济负担。”
  “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蔚然成风的背后,是贵州扎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喜人成果。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一度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不仅给广大农民带来巨大负担,还扭曲了正常的社会价值观。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文明向上、稳定安宁的乡村。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生动活泼的良好社会环境。
  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制度机制的强化约束、宣传方式的创新引领……各地通过落到实处的“硬举措”,浸润人心的“软手段”,让文明乡风吹到每个村寨,吹进群众心田。
  “现在邻里之间矛盾少了,大伙心气顺了,乡风更文明了,发展产业的干劲越来越足。改变,由内而外、实实在在。”黎平县肇兴镇堂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赢维银说。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贵州将稳扎稳打,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美丽乡村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