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说法
第03版:关注
第04版:文苑
标题导航
编者按
泪洒父亲的坟茔
清明时节忆外婆
那一刻,我长大了
脑海中的身影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泪洒父亲的坟茔
■ 卢琼
清明又一次来临。我买了一小瓶酒、一笼小包子、一斤香蕉、一斤苹果……带上父亲生前最爱吃的东西,去看望父亲。
走在故乡的山岗上,原野虽已披上春的新装,却依然苍凉,枯枝间,飘着几绺白色的纸。活着的人们都没有忘记已故亲人。
像往年一样,我没有直接走到父亲的墓前,而是绕到后面的草坡上。杜鹃红了,我知道那是一颗滴血的心。坐在草地上透过发满青芽的野柏杨,我的思绪仿佛飞到了遥远的过去。
父亲穿着缀满补丁的衣衫在前面的密林中放牛,趁着牛儿吃草的空闲,教别人念字。牛是别人家的,他放一天的牛,换得一顿饭吃。在当时的社会,贫下中农的孩子能够找一顿饭吃就不错了,因此,父亲每天放学之后都会给富农家放牛。
一阵风吹过,我仿佛看到一身黄军装的父亲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了军营,父亲参军了,是部队教育培养他成才。20世纪60年代末,父亲转业回到家乡,与母亲成家后有了我们姐弟四人。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四人在乡下住,父亲在县城工作。每到春播秋收,父亲总是披星戴月回到家帮妈妈干农活。春雨之后,他时常带着我翻山越岭去找香菌来打牙祭,每次看着我们四兄妹围在桌子边吃得狼吞虎咽的,父亲总是悄悄地转过头去,那时候我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真紧啊!但又充满歌声和笑语。那时,我们的家里常常会传出一个男高音和一个女童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是我们边打黄豆边喊出的歌谣。这时,妈妈总会在一边说:“我们家的老黄牛和小黄牛又在叫了。”然而我和父亲充耳不闻,依然陶醉在歌声中。
58年的人生,父亲把大半精力交给了党,小半的精力给了家庭。父亲年年先进,甚至评到省级劳模。我们做儿女的也争气,虽然没有出人头地,但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可父亲在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走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我的双眼模糊起来,眼前只是无尽的青山……留下了我们,留下了孤独的母亲,望着母亲苍凉的背影,我知道她道不出“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词句,但我了解母亲泪湿春衫袖的孤独与无奈。
父亲渐行渐远,我的耳边依旧回荡着一个老邻居劝我的一句话:“你不要哭了,他越走越远了,哭也哭不回来了,你们要好好保重自己。”是啊,近年来,就连梦境里也难遇见父亲了。
每当我给别人调工资的时候,我总会告诉那些年纪和父亲年龄相仿的干部“你们又加二十元了”;每当我看见那些年长的同事穿着一双解放鞋一大清早赶到办公室时;每到黄昏的时候我看到苍苍白发的老者和满脸皱纹的老媪牵着孙女在草坪上散步的时候……我心有不甘,为何父亲的生命消逝得太早。
跪在父亲的墓前,洒一杯黄酒,烧一叠纸钱,把头埋得低低的,我不是不想哭,只怕母亲伤心。看着那些沾满纸灰的供果,我明白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父亲啊,如果您再为我们活上一年,我不会再桀骜不驯违反您的意志;如果您再活上一年,我倾尽全力也要让您过上好日子。假如……假如都化作了一缕上升的青烟,散在风中,风中只有一滴清冷的泪,浸透在四月的清明。
我告诉母亲,我去采蕨苔,满山遍野的蕨苔,采也采不尽,犹如满眼的泪滴总也滴不完。回头望见斜阳下的母亲,我好想替代父亲扛过母亲身上的孤独和疲惫。然而,却不能够。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