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缅怀红西路军英烈
■ 汪志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融入在血脉中、代代相传。201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境内的中国工农红军红西路军战役烈士陵园内凭吊英烈,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就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
  其实,在笔者工作生活的河西走廊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就有一座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在这里,也长眠着数千名红西路军烈士。
  每天清晨,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在东方地面线的时候,喜欢晨练的笔者便已经来到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烈士陵园内。穿梭在陵园内的小道上,只见两旁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我轻迈着脚步,生怕吵醒长眠在这里的数千名英勇献身的红西路军烈士们。肃立在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蓝天白云下,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86年前的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烈场面不时浮现在笔者眼前。1937年寒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英雄儿女们,为了打碎一个没落的旧世界,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不远万里西征后征战在河西走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宝贵的生命,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走进烈士纪念馆,伫立在一个个烈士石碑前,我轻诵着这些英烈的名字:吴富莲,女,牺牲时25岁,曹动大,牺牲时15岁,一名姓张的护士长被凶残的马步芳匪军用钢钉活活钉死在树上……
  也许,时间的推移会冲淡记忆,但我们决不会忘记,为阻击马步芳匪军而英勇牺牲的红西路军烈士,他们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使千万次人的心灵为之震撼。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也会随着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然扬名一时可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但86年前的1937年的1月,红西路军将士奋勇艰苦的征战在甘肃河西走廊时期,他们在衣不遮体,缺少弹药的情况下,面对着数倍于自己穷凶急恶马匪的重兵疯狂围剿血腥屠杀,在敌众我寡,将士伤亡惨重,饥寒交迫,粮弹无济的生死关头,依然坚守阵地,最终少部分将士成功突出重围,却将这悲壮历史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之壮举。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载,千古江山英雄辈出,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悲壮河西走廊举世震撼。这支人民爱戴的英雄队伍啊,坚不可摧,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以期拯救国家于危亡,爱国壮志,挽狂澜于既倒,三军勇士浴血奋战于河西。
  勇哉的红西路军啊,你们顶着朔风侵骨,缺医少药,弹尽粮绝之困,军民共建血肉长城,抛头颅洒热血保卫红色政权,传播红色基因。壮哉的红西路军啊,宁为玉碎,不做瓦全,官兵同甘苦,夫妻共生死,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失,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威武不屈,颂不够的高风亮节。光荣属于红西路军将士,两万多铁军,长征刚了再西征,虽然惨烈于河西走廊,却也重挫马步芳匪兵数万。坚守河西走廓三月余,建政扩红播撒火种,前仆后继披肝沥胆,两万多中华好儿女血染河西走廊,创一代天骄垂万代风范。
  河西走廊上的古浪、永昌、高台、梨园口、汪家墩、渣子河、三道柳沟、下营村红军标语墙、李先念栓马桩、红军井,这些当年红西路军血染的地方……董振堂军长、杨克明政委、陈海松师长……这些当年为国捐驱有名和无名的英烈们,将永远名垂青史。虽然这场惨烈的战争已成为历史,但我们永不会忘记,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信仰和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奉献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追求。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一定要珍惜红军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美好山河和幸福生活,弘扬红军精神、传承西路军魂,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绵延的河西走廊,有一个值得我们尊敬、感动并永远铭记的地方,这就是千千万万参观者常去赡仰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梨园口战役陵园,清明节前夕,笔者看到每天都有学生、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来自各地的群众前来这里凭吊英烈。这是一座抒写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丰碑,这是一座用无数红西路军将士鲜血染成的丰碑,只要江山永存,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永远的缅怀……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