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关于文学的几点思考
——作家访谈札记
  ■ 陈艺
  在贵州都市报工作期间,陆陆续续做过一系列作家访谈,刊登在报纸文化周刊版面上。2014年,贵州都市报创刊20周年之际,策划出版一套丛书:《贵州都市报创刊20周年作品精选》,我的作家访谈系列文章30余篇有幸编入其中的《文心》一书。
  系列访谈文章的时间跨度从2009年到2013年,访谈对象从全国知名作家到本土青年作者,如今重新翻阅这些文章,回顾梳理当年采访写作的那些事,依然有收获有感悟。
  作家写自己熟悉的题材
  “一个作家只能写他记忆最深,思考最多,最为熟悉的生活。”在访谈中,很多作家对此表示赞同。
  著名作家阿来的作品几乎全部涉及他从小生活的那片土地,涉及藏族文化,他说这是生活经验,恰好生活在这种文化中,每个作家都是利用最熟悉的资源;被称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鸰,创作了《牵手》《中国式离婚》等一系列佳作,她说,自己作为一位女性,对婚姻家庭的题材比较敏感吧;著名主持人孟非的书不想写成那种庸俗的,絮絮叨叨的“名人成功传记”,而是用散文化的方式记录过去的生活,都是留存在他心中最刻骨铭心的那些记忆。本土作家褐蜘蛛的《湘妹》,以贵阳为背景,写的是在这个城市发生的爱恨情仇的故事;而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说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的小说大部分是农村题材或者以农村为背景的;本土作家戴冰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作家只能写他记忆最深,思考最多,最为熟悉的生活,这是文学的本质规律决定的,所以才有人说:“一个作家总是写他能写而不是想写的东西”。
  写作源于“不吐不快”
  在系列访谈中,对很多被访者问到写作动机,每个人的回答都有所不同,但所有的写作缘由都可以归结为四个字“不吐不快”。
  夏小嫣:写作的动力来源,就是猪八戒(儿子)本人。他每天都在成长,需要记录的东西很多;杨哲说,写《埋》这部小说纯粹是一种消遣,是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的。他想写一本书,告诉读者,这世界上还有一些人,活得很可怜,你可能帮不了他,但你要关注他;韩松落说,我觉得我最适合做作家,写作满足了我对职业的全部想象;周业娅在一家公司做红酒销售,写小说只是自己的业务爱好。写“旗袍”源于一个无心的举动,周业娅说,开写时不过是因为好玩,在网上接龙朋友刚开篇的故事,他写了千字左右丢那,突然有天想写了,然后就接了过来;何三坡:写作应该源于内心表达,但这样的说法依然是太过笼统了。对我而言,是喜悦,也是伤怀。是生命的秘密光阴;冯唐:写作最初的动机非常简单,就是解决心中的肿胀。这个动机,现在还在;冉正万:我想用《银鱼来》这部长篇表达我对祖辈、父辈的想象,和我对生活的理解;吴苏媚说,在她痛苦的时候,印度的智慧使她获益良多。《去印度学倒立》是一本写给印度的书。因此没有考虑过要向读者呈现一个怎样的世界,只是如实写来。如果能够给予他人慰藉的力量,是两全其美之事;张羽写《只有医生知道》的初衷,开始是源于自己内心那份实在憋不住的“不吐不快”。她说,写作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梳理,包括情感、记忆和认知;谢挺回答,《留仙记》的写作有两个契机,一是有一年他因生病,卧床一月,把《聊斋志异》又找出来通读了一遍。此次通读,他有个印象,蒲松龄的阴性世界其实是贯通的。他当时就想,为什么不把里面的人物都穿起来,写成一部大书呢?而《留仙记》真正动笔,是一年后他听到一个“打薛家”的故事,才找到它们的结合点;梁鸿:农民和城市的关系,是我愿意探讨的问题。在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对人的生活状况有感性的认识,直接的观察,积累第一手的资料,都是我写书的动力。
  好作品首先要“好读”
  判断一部作品优秀与否?好作品的标准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作家们的回答也是各自精彩,但“好读”和“境界高”是公认的。
  肖江虹:我感觉好小说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要好读;二是经验的独特性;三是文学的哲学性表达。一部作品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一个作家境界的高低,当结构、叙事、语言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都不是问题以后,作家比拼的就是境界了;
  赵卫峰:“优秀”在界内本身也是欠缺标准的。一般来说,要有相对的创新度。比如在语言的组合运用上、在形式的构造上、在审美的拓展上。审美较重要,它体现出诗人如何对“世界”进行特色的感觉、认识、提炼和表达,核心是“真”。有时,一个不“优秀”的诗人也会写出貌似“优秀”的诗,相对公认的优秀诗人,其作品时常也可能不被看好,这也说明诗歌这东西确是“怪”得很,每个人在阅读它的时候,都有意无意地参与了自我创作,都带有某种莫名的想象与期待感。所以其实没标准。可以肯定的是,优秀的写作者必是综合素质良好的知识分子。
  郭敬明:一部好作品的元素是,首先要好看。剧情很重要,因为大多数读者喜欢看故事,而非看情绪。然后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最后是能引起思考。
  何三坡: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最好的作品有可能到达的最高境地无非诗意而已。
  冯唐:最好的小说和最好的诗歌都是伟大的财富。好的小说好在能感到生命的流动和人性的无尽光明和黑暗。
  王小妮:学生的好作业就是有写作者本人的真感受。清除掉假的抒情和编造的情节。
  何建明:一部作品题材重要、传播广、影响力大,自然是好作品。但在我看来,获奖不重要,作品最重要的是得到读者的认可和对社会的影响。
  贵州文学有后发优势
  谈到对贵州本土文学的认识,作家们一致认为贵州不乏优秀的作家作品,但和全国相比有距离,没有形成群体效应。
  戴冰:表现贵阳城市生活的文学作品如果仅就数量而言其实不少,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都有人写,但把贵阳当作一个文化场,一个地域符号,自觉地、深入和全面地加以表现,像沈从文之写湘西,莫言之写高密,贾平凹之写商州,这样的作家和作品的确很少,或者竟可以说没有。
  肖江虹:贵州的小说创作是有传统和传承的,但没有大规模的群体出现。打个比方,优秀作家像小溪一样若隐若现,没断过。
  姚胜祥:相对于小说和诗歌,贵州散文创作可以用一个“散”字表达,老中青里虽都各自有很好的散文出现,但相对于别的省份,似乎没形成氛围,在全国平台上缺乏集束轰炸效果。
  赵卫峰:贵州诗坛与全国有距离但一直保持了“活跃”。这个与激情、与年轻、与对真善美的习惯性打量和想象最相关的群体,是顽强与倔强的。
  何建明:和全国一样,贵州文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有过辉煌,现在贵州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比如欧阳黔森,像他这样的作家具有本地的丰厚经验和积累,具有可以跟全国大家媲美的后发优势,让我们看到了贵州文学的力量和希望。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