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战训合一淬精兵
——2025年全省法院司法警察教官训练现场直击
开班仪式。记者 封瑜 摄

开展司法警察业务技能培训。记者 封瑜 摄

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记者 封瑜 摄

司法警察旁听庭审。记者 封瑜 摄

  ■ 记者 杨情丽
  深秋的贵阳,寒意渐浓,而在国家法官学院贵州分院的训练场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11月初,一场关乎全省法院安全防线的司法警察教官训练正在紧张开展。这并非一次常规的业务培训,而是贵州法院系统为锻造司法铁军、筑牢安全屏障而实施的一项战略性人才培养工程。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肩负着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审判安全的重要使命。面对新形势下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省高院法警总队以“战训合一”为核心理念,推动司法警务训练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为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注入坚实力量。
  谋篇布局,下好全省训练“一盘棋”
  “这次培训的调整,是基于对全省司法警务训练现状的深刻把握。”省高院法警总队总队长寇徽介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队作出关键决策:将原计划一期举办的百人培训班,创新拆分为“总队精训”与“支队普训”两个阶段。
  这一“两步走”部署体现了精准施策的训练思路。首批30名由各支队领导和骨干教官组成的种子选手,于11月2日至10日接受总队集中精训。随后,各支队将在11月10日至12月底,组织后续80名人员的延伸培训。
  “层层递进的培训体系,既保证了训练标准的高度统一,又实现了培训内容的全域覆盖。”寇徽强调,“我们不仅要培养能打仗的兵,更要培养会带兵的将。首批集训重在立标准、树标杆,后续延伸培训则要确保实战技能全员覆盖,推动培训效果真正落地生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训练体系的创新还体现在内容的系统性设计上。从风险识别到技能掌握,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同,培训内容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训练链条,为参训教官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聚焦实战,锻造能战善教“硬功夫”
  本次训练最鲜明的特点,是一切围绕“实战”展开。记者注意到,课程安排彻底改变了以往理论灌输为主的模式,代之以鲜活的风险洞察、技能锤炼与合成演练。
  训练场上,浙江警官职业学院郏孙勇教授正在演示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的要领。“手腕要稳,发力要准,既要有效控制,又要避免过度用力。”他一边讲解,一边手把手纠正学员动作。这样的场景在本次培训中已成为常态。
  “以往培训重理论轻实践,这次完全不一样。”参训教官普遍反映,课程设置的革新力度空前,真正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沙场点兵”的转变。
  在风险防控课程中,省高院立案庭副庭长吴宝林的授课令人印象深刻。他将抽象的涉诉信访突发事件精准归纳为群体聚集类、人身冲突类、极端风险类等六大类型,并系统阐释“源头预防—风险排查—分类处置—善后处理”的闭环管理思路。针对贵州山区多民族聚居的特点,他创新提出“全员参与—全程防控—全域防控”的防控理念,为基层法庭安全风险防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技能训练环节更是亮点纷呈。从徒手防卫到警械使用,每个动作都需反复打磨。贵州警官学院教官高国豪在讲授警械使用时强调:“依法是前提,安全是底线,有效是目标。”这一句话的要求,已成为参训教官铭记于心的执法准则。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合成训练模式的创新。培训打破司法警察“关起门来搞训练”的传统,开创“以庭审为中心,法官指导、法警处置”的合成组训新模式。学员们不仅要在真实庭审现场感受安保压力,还需赴公安机关情报指挥中心观摩学习。“这种跨部门、跨领域的训练方式,极大拓宽了教官的视野和思路。”省高院司法警察总队副政委李静坦言。
  淬火成钢,激发警务提升“新动能”
  11月10日,经过8天全封闭、高强度的淬炼,首批30名“种子教官”圆满完成培训使命。培训效果的辐射效应,正在全省司法警务系统中悄然显现。
  思想的统一是最显著的收获。“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司法警察工作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桐梓县人民法院法警大队副大队长秦发明在分享体会时表示,要在执法中把握好底线原则与温情服务的平衡,让人民群众在感受法律权威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司法的温度。
  这种认识的转变,反映出参训教官对司法警察职能内涵的更深层次理解。六盘水中院法警支队副支队长周海波也深有感触:“从执法理论剖析到警务战术推演,再到应急处置演练,这次培训实现了课堂与岗位的无缝衔接。”
  人才储备的效益正持续释放。这批核心教官返回岗位后,立即着手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他们根据本地实际,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将总队的“标准餐”转化为适合本地的“特色菜”。场景化教学、对抗性演练、合成化组训——这些先进理念正随着教官们的回归,在全省各地落地生根。
  “训练的价值在于应用,培训的生命在于转化。”寇徽表示,“我们不仅要培养一批优秀教官,更要通过他们带动全省司法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训练有时,使命无期。如今,随着首批“种子教官”回到各自岗位,一场以点带面、辐射全省的司法警务能力提升工程已全面启动。在黔中大地的各个训练场上,新的训练热潮正蓬勃兴起。参训教官将总队的培训理念与方法结合本地特色进行再创新、再发展,以专业与担当为法治贵州筑牢最坚实的安全屏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

   记者手记
  训练场上加固司法安全防线
  站在国家法官学院贵州分院的训练场上,看着司法警察教官们一招一式地演练徒手防卫技术,我忽然理解了什么是“于细微处见真章”。
  这次采访,最打动我的不是宏大的培训规模,而是那些充满张力的训练细节——郏孙勇教授为纠正一个动作反复示范的身影,高国豪教官强调“依法、安全、有效”时的凝重神情,还有参训教官在庭审现场凝神观察的专注目光。这些细节汇聚成的,正是贵州法院司法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生动图景。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司法警察的角色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站岗执勤,而是需要成为懂法律、精业务、善教学的复合型人才。此次培训,始终贯穿着对“人”的关怀。桐梓县人民法院法警大队秦发明副大队长谈到“力度与温度”的平衡时,我看到了一位基层法警对执法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源于培训中对执法理念的反复淬炼,源于对“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的持续思考。
  采访结束离开训练场时,夕阳正好。随着这批“种子教官”返回各自岗位,他们带回去的不仅是技能和方法,更是一种标准和理念。训练场上的汗水,终将转化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力量。在六盘水、在遵义、在铜仁……这些“种子”将带动全省司法警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我相信,这支正在淬炼中成长的司法警察铁军,必将为法治贵州建设筑牢最坚实的安全屏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而这,正是这次培训最深层的价值所在。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