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惠水:以“小中心”撬动“大治理”
  ■记者 罗翔
  在惠水,一座占地上千平方米的综治中心,不像办公场所,更像一间盛满暖意的“民生驿站”。它用阵地、机制、服务的“三维集成”,把千头万绪的治理难题,酿成了群众嘴角的笑意。这里的每一扇窗、每一张桌,都记录着“群众只进一扇门、矛盾终结一站地”的动人故事。
  千平阵地聚合力 一扇门里藏“良方”
  曾经,部门分散、资源分割是基层治理的“堵点”,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是民生的“痛点”。如今,惠水以阵地集成打破壁垒,一座总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的综治中心拔地而起,成为承载民愿、化解民忧的“主阵地”。
  走进综治中心,“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清晰分明,矛盾纠纷调解室、法律咨询室、心理疏导室等专业场所一应俱全。7家核心部门常驻、9家重点部门轮驻、30余名专业力量进驻,“常驻+轮驻+专业力量”模式如一张细密的网,将仲裁、监察、复议等业务无缝衔接。跨领域纠纷处置联席会议制度让部门协作不再“隔空喊话”,面对房产物业、山林水事等复杂纠纷,昔日的“各自为战”变成如今的“协同作战”,千平空间里汇聚起破解治理难题的磅礴合力,让群众“进一扇门”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闭环机制破梗阻 法治轨道跑“快车”
  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机制的保驾护航。惠水以机制集成打通堵点,构建起“受理-流转-办理-反馈-督办”的全链条闭环体系,让矛盾化解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
  “一案一码”管理让每一件诉求都有了“身份证”,全程可查、全程追溯;“中心管程序推进、部门管实质解决”的责任划分,杜绝了推诿扯皮的“踢皮球”现象。更令人称赞的是“135”限时办结工作法,1天对接、3天调解、5天联动,如一剂“特效药”让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化解。
  农民工龙某某被拖欠工资3675元,从受理核实到拿到欠款仅用5天,他那句“原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这么快”的感慨,正是机制高效运行的生动注脚。而“日监测、日汇总、日研判、日调度”的督办制度,既督程序合规,又督结果满意,让每一份诉求都能得到妥善回应,让法治的温度浸润人心。
  多元联动解民忧 服务集成通“末梢”
  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靠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惠水以服务集成激活末梢,“三调联动”聚合力,“一揽子”化解显实效,让综治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驿站”。
  面对20余名农民工被拖欠近80万元工资的复杂纠纷,人民调解员讲法理、谈后果,行政调解员查资金、督支付,司法调解员做预案、强保障,多管齐下促成企业10天内结清欠款,成功化解一起潜在的群体性事件。
  3个月时间里,100件“骨头案”迎刃而解,为农民工追回欠薪122.22万元;850余件各类纠纷在多元联动中消融,12面致谢锦旗见证着群众的认可与信赖。信访批次、人次双降近30%,越级访断崖式下降28%,98.7%的群众满意度,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个体户当日收回货款”“八旬老人终获赡养”的鲜活故事,是“跑断腿变一站结”的民生蝶变。
  黔中腹地风正好,治理新篇正当时。惠水以阵地、机制、服务“三维集成”改革,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用小中心撬动大治理,用真行动温暖百姓心。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